一桌二椅

一桌二椅:
京剧舞台上的基本舞台装置。通常出现的形式为一张桌子、两把椅子,故名。桌、椅一般为木制,漆红色,上加桌围、椅披作为装饰,以区别于生活用具。桌围、椅披为绸制,红色或其他颜色,多绣盘金花,一般与大帐子配套制作,具有美化舞台、渲染舞台气氛的作用。一桌二椅在舞台上有高度的适应性、灵活性和多变性,桌椅用时可多可少,可分可合,视剧情需要而定。既可作为不同场合的桌椅,也可作为山、楼、床、门等的代用物,除了直接帮助演员完成表演之外,也通过不同的摆法和一桌二椅的不同色彩与纹样,并结合其他砌末,对剧情的地点和人物关系具有一定的表现或象征作用,如一张桌子上置放不同的砌末,既可表示书房、公堂、军营帅帐,又可表示土坡、灵堂、陵寝。桌椅的组合形式有多种,除了一桌一椅、一桌二椅,还有二桌二椅、二桌四椅、三桌五椅、三桌六椅、三桌七椅等,演出中运用桌椅不同程式的摆法,也可以显示各种地点、环境的变化,如一桌二椅的组合形式,中间一桌,左右各一椅摆成八字形,便可表示夫妻对坐,或表示宾主交谈,或表示二人对饮等;三桌三椅的组合形式,呈品字形排列,桌上摆放不同的砌末,或表示会审的公堂,或表示一定规模的宴会等。桌椅的摆列样式繁多,主要有大座、双大座、大座跨椅、斜场大座、八字桌、三堂桌、骑马桌、斜场骑马桌、小座、八字跨椅、八字椅、旁椅、门椅、站椅、倒椅、大高台、小高台、帅帐、楼帐、床帐等。这些摆列样式,为长期演出过程中所积累,成为运用桌椅的基本程式。但这种程式并非一成不变,可根据不同剧目的表演灵活掌握,如清末演出《群英会》,周瑜、蒋干宴饮一场摆双大座,后摆八字桌。桌椅位置的尺寸,也要根据表演灵活掌握,如八字跨椅,由武生或花脸坐时,因其动作幅度较大,椅子离桌子距离稍远些。另外,花脸的坐椅需垫较厚的椅垫,使其半站半坐,保持器宇轩昂。桌椅的摆设、撤换,由检场负责。

为您推荐

鲜于枢②

鲜于枢:元代书法家、诗人。字伯机,号困学山民、寄直老人。大都(今北京)人,一说渔阳(今河北蓟县)人。官至太常寺典簿。能诗文,善书法,早年学书于张天锡,据说因久久不得笔法要领,整日苦心琢磨,一日偶然见车在烂泥中行,顿..

《孔子庙堂碑》②

《孔子庙堂碑》:唐虞世南作。亦称《夫子庙堂碑》。碑文记载了唐高祖李渊武德九年时加封孔子二十三世孙孔德伦为褒圣侯及修葺孔庙的事迹。碑石立于唐太宗贞观七年,由虞世南撰文并书写,为虞世南楷书的代表作。碑立不久即..

《谢赐御书表》②

《谢赐御书表》:宋蔡襄书。真书。蔡襄为官廉正,颇著政绩。宋仁宗皇祐四年(1052)亲书“君谟”二字以示恩宠。蔡襄获此殊荣,表谢君恩,附以七言诗一首,用澄心堂纸上书,共37行。今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谢赐御书表》为蔡襄..

《平复帖》②

《笔阵图》②

《笔阵图》:书学论著,一卷。文中讲解了执笔运笔的多种方法,并用很大篇幅说明了汉字七种基本笔画,即点、横、竖、撇、捺、勾、折的具体写法。是论述书法技要较早的著作之一。关于此书作者,众说纷纭,至今未定真伪。张彦..

祝允明②

祝允明:明代书法家、文学家。字希哲。因右手拇指旁先天多长一个小指,所以自号枝山。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弘治五年(1492)中举人。官广东兴宁知县,后迁应天府(今江苏南京)通判。以诗文、书法名重当时,与唐寅、文徵明、..

《雁塔圣教序》②

《雁塔圣教序》:唐褚遂良晚年杰作。全称《大唐三藏圣教序》或《慈恩寺圣教序》,简称《褚圣教序》。唐代玄奘法师取经回到长安后,潜心翻译佛学要籍,唐太宗作序文加以旌表,唐高宗为太子时又撰《述三藏圣教序记》,均由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