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计鞭子”的演出

“好一计鞭子”的演出:

南国社时期,田汉曾将德国歌德的《威廉·迈斯特》中的故事写成独幕剧。

剧情是:吉卜赛老头儿逼着生病的眉娘卖艺,眉娘不愿,吉卜赛老头儿拿起鞭子要打她。青年迈斯特见了很气愤,站出来喝住那个老头,不许打她,并把她救出苦难。九一八事变后,陈鲤庭等又将其改编为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

内容为:从东北沦陷区逃出来的父女俩,流离失所,无以为生。老父逼女儿街头卖唱,女儿不愿。老父举鞭欲打,从人群中走出一位青年,高叫“放下你的鞭子!”父女俩诉说日寇入侵,家乡沦陷,被迫流亡的痛苦。于是群众中爆发出“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吼声。这个短剧经过多人多次补充修改,曾在全国城乡,以及国外包括美国白宫在内广泛演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与独幕剧《三江好》、《最后一计》合称“好一计鞭子”,成为抗日戏剧运动初期的代表性街头剧目,对抗战宣传起了重要作用。《三江好》最初由爱尔兰戏剧家葛莱格瑞夫人的《月亮上升》集体改译而成。后来又由吕复、舒强、许之乔等加以改编,集中刻画东北义勇军领袖“三江好”的英雄形象,表现了他的机智勇敢,歌颂了他的英雄业绩。《最后一计》由苏联拉里柯夫的《马百计》经张平群改译、瞿白音改订而成,原作描写一位勇敢的革命军人,机智地戏耍敌人,摆脱困境的故事。

后来改编成红军被俘,英勇不屈,以巧计分化敌人,最后取得胜利的故事。“好一计鞭子”是抗战戏剧从舞台走向街头,深刻反映现实斗争,实现戏剧大众化的成功范例。

为您推荐

南开新剧团

南开新剧团:1914年10月17日成立于天津。团长张伯苓。1916年后由其弟张彭春领导,成员大都为本校师生。1904年南开学校校长张伯苓在日本受日本新派剧影响,归国后抱着“藉演戏以练演说”的愿望,在校内开展类似相声、快板之类..

关于秧歌问题的论争

关于秧歌问题的论争:抗战爆发后,解放区文艺活动广泛开展,农村剧团纷纷建立。这些剧团大多演出流行于华北解放区的秧歌舞和秧歌剧。旧秧歌在民间有悠久的历史,但保留着一些封建性的毒素,形式上也不能符合现实斗争的要求。因..

关于戏剧大众化的讨论

关于戏剧大众化的讨论:早在1929年冬,上海艺术剧社就提出戏剧运动的方向问题。他们主张以戏剧为武器,参加社会变革,戏剧要深入到广大群众之中。1930年“左联”成立前后,《大众文艺》编辑部先后召开了两次关于文艺大众化问题..

西南剧展

历史剧《屈原》的演出

历史剧《屈原》的演出:1942年1月,郭沫若完成了《屈原》的创作。剧本借屈原形象的再现,抨击了妥协投降、独裁卖国的反动政府,歌颂了不畏强暴、坚毅抗敌的爱国者。剧本在《中央日报》副刊连载,巧妙地突破了国民党的文禁统治..

大夏剧社

大夏剧社:约1928年组成于上海大夏大学。负责人姜敬舆。主要成员有汪曼生、张道同等,其他成员多为该校安徽籍同学。剧社于1930年在摩登社开展“学校戏剧运动”的口号影响下上演了林语堂编着的短剧《子见南子》,引起国民党..

抗议查封上海艺术剧社

抗议查封上海艺术剧社:1929年秋成立的上海艺术剧社,是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直接领导的第一个话剧团体。它成立后曾举行三次公演,提出“无产阶级戏剧”的口号,组织移动剧团到工厂和学校去演出,并从事革命戏剧理论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