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929年冬,上海艺术剧社就提出戏剧运动的方向问题。
他们主张以戏剧为武器,参加社会变革,戏剧要深入到广大群众之中。1930年“左联”成立前后,《大众文艺》编辑部先后召开了两次关于文艺大众化问题的座谈会。
同年夏天,南国社召开《卡门》座谈会,进一步研究了戏剧为谁服务等问题。“剧联”成立后,在《最近行动纲领》中明确提出:“剧联”的主要任务是在白色区域开展工人、学生、市民和农民的演剧运动。
1931年至1932年,在上海和北平曾开展了关于戏剧大众化的讨论。在北平,北平剧联机关刊物《戏剧新闻》,曾发表大量讨论文章。
北平新球剧社主编的《戏剧旬刊》,出了十多期“街头剧讨论专号”。在讨论中,大家认为要做到戏剧大众化,剧本应该反映现实斗争,反映工农群众的悲惨生活及其斗争。
剧本应该短小精悍,语言通俗易懂,运用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这就要求戏剧工作者努力接近工农群众,使自己的思想感情有所变化。
通过讨论,进一步明确了无产阶级戏剧运动的方向,推动了左翼戏剧运动的开展,并且因此产生了一批有较高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戏剧作品。如在北平创作的街头剧《一个烧饼》、《他妈的》、《热火》、《地动》以及《放下你的鞭子》等,在街头广场或农村演出后,反映强烈。
上海剧坛也产生了象《乱钟》、《战友》、《梅雨》、《S、O、S》、《血衣》、《回声》、《工场夜景》、《敌同志》等一批剧本,有力地配合了抗日斗争和反文化“围剿”的斗争,受到人民大众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