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学派

波兰学派:

西方资产阶级影评家对波兰具有“反体制”倾向的电影的总称。

1956年,扬·科特在《神话与真实》一文中猛烈攻击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从而掀起了一股反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浪潮。不久以后,电影导演亚历山大·福特大肆攻击波兰电影中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给这一方法加上了“粉饰现实”、“反人道主义”等罪名。

在这股理论潮流的推动下,一批波兰导演,主要有亚历山大·福特、安杰·蒙克、安杰·瓦依达、耶日·卡瓦列洛维奇等,拍出了一系列调子低沉、思想悲观的影片,刻意渲染波兰现实生活中的阴暗面和人性的弱点,其中特别受到西方称赞的有蒙克的《英雄》、瓦依达的《灰烬与钻石》、维托尔特·列谢维支的《逃兵》、伏契克·哈斯的《套索》等。与此同时,在波兰纪录电影创作中出现了被称之为“黑派”的流派,也具有强烈的“反体制”倾向,其代表人物是一批刚从电影学院毕业出来的青年导演。

波兰电影中这股反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潮流在苏联被指责为“修正主义逆流”。这股潮流于60年代初因波兰党加强了对电影事业的领导和控制而趋于衰退。

为您推荐

战后实验电影

战后实验电影: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实验电影的创作活动始终没有中断。首先,让·米特里在《太平洋第231号》、《机械交响乐》等影片里尝试把视觉和听觉的节奏同步化。接着,“书信派”为50年代初先锋派电影的复兴奠定了基..

南斯拉夫电影自治法

南斯拉夫电影自治法:1951年颁布实行。主要内容为组织各共和国独立的电影利益共同体,自制影片生产的一切计划。各电影制片厂独立制片和发行。制片厂对每部影片的投资分段预付,并从映出收入中有计划地收回成本及分配多得收..

实验性电影

实验性电影:英国在50年代后半期出现的新流派,它的创始者是英国电影学院。1956年该院拨款7000英镑成立了一个专门委员会,任务是鼓励制作具有新的技巧和思想的影片。这年8月,该委员会就完成了《同病相怜》《妈妈不让》等影..

新一代的流浪者

德国早期先锋派

德国早期先锋派:文学上的达达主义是德国先锋派初期影片的根源。在它的影响下,画家维金·艾格林1921年拍摄了《对角线交响乐》。这是一部由螺旋形和梳齿形的线条组成的抽象动画片。他在1924年又完成了《平行线交响乐》和..

八十年代的一代

八十年代的一代:在1979年,法国三位年轻导演阿兰科尔诺(《黑色事件》),雅克·杜瓦荣(《怪妞儿》),安德烈·泰内希(《勃朗蒂姊妹》)代表法国参加了第三十二届戛纳电影节。他们各自具有不同的鲜明的风格特点,法国电影界认为他..

联邦德国电影援助基金

联邦德国电影援助基金:联邦德国政府为资助电影业于1972年建立起来的特别基金。它从每部影片抽15芬尼税积累起来,由经济部管理,每年大约能向故事片投资800万美元。这个基金设有一个相对独立的委员会来负责每年的分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