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初,德国就有了一些小的影片公司。
它们分布在全国各地。奥斯卡·梅斯特是德国电影企业的首创人。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统治下的中欧被孤立,产生了影片荒。
这种情况使德国工业界和参谋本部很快了解到电影生产的重要性。
于是支持创办了“乌发公司”,并从中欧地各聘请了大批演员和技术人员,为德国电影的发展创造了很好的条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电影进入兴盛时期。1919年,刘别谦以极豪华的场面接连创作了《杜巴莱夫人》、《牡蛎公主》两片。同年,“乌发公司”的电影院放映了《杜巴莱夫人》。
这是德国电影兴盛高潮的标志。该片突破了协约国的抵制,风行各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布科维茨也拍摄了《丹敦》、《奥塞罗》和《彼得大帝》等豪华片,声望曾一度超过刘别谦。这个时期最重要的现象还在于“表现主义”和“室内剧”两个电影流派的出现。
1920年制作的《卡里加里博士》一片是表现主义电影的典范,也是德国电影史上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它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国界,为德国电影带来了世界声誉。兴盛时期的德国电影带有浓厚的本国色彩,反映了当时德国社会动荡不安的情况。1925年后,德国电影进入了一个没落时期。希特勒上台后,这一时期,除了考特纳《凡心未净》、《夜光》等少数影片外,德国电影几乎没有什么成就。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主德国在遭到很大破坏的原乌发公司的基础上建立了影片生产的中心——德发影业公司。1948年,又建立了德发电影研究所,为民主德国电影艺术的发展培养出一批人材。斯都台特1946年摄制的《凶手就在我们中间》是民主德国第一部成功的影片。
1952年7月,民主德国统一社会党作出了《关于提高德国艺术的决定》,标志着民主德国电影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决定公布后,民主德国的故事片,传记片和纪录片都出现了一批佳作。联邦德国最早的影片则是1946年由瓦依斯拍摄的《真情实话》。50年代中期,联邦德国电影的年产量已达100部左右,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1954年,考特纳拍摄了《最后的桥》,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这期间,在许多表现间谍活动的影片中也出现了一些杰作。70年代,青年导演法斯宾德和利林塔尔最为突出,汉斯宾德的《玛丽娅·布朗的婚姻》曾获西柏林电影节的银熊奖,利林塔尔的《大卫》一片也获得了同一电影节的最佳影片奖。德国新电影的中心主题是反映战后德国存在的问题及其本性。
联邦德国导演一再在影片中探索和评论战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