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室内剧

[电影]室内剧:

稍晚于表现主义的另一个重要流派。

1921年,表现派中一些杰出人物摆脱并超越了这一流派的公式,创立了“室内剧”这一新的派别。其中,最重要的是梅育、郎格和茂瑙。作家梅育首先脱离了那个在自己赞助下创立起来的流派,成为“室内剧”电影的创立人和理论家。这一流派抛弃了鬼怪或专制者的主题,而以社会上的小人物为对象,描写他们的日常生活和环境,比表现派电影有更多的现实主义因素。

梅育的影片,故事象一条新闻那样简单,动作则完全是按照古典悲剧的样式来表现的,并采用了时间、地点、动作的“三一律”。由于故事情节和社会环境的简单,这就决定“室内剧”的影片必须要求演员的演技严肃,避免夸张和激动。

“室内剧”的主人公只是一种寓言式的人物,而某些小道具则成了具有重要意义的象征。这些影片虽然已经离开了表现主义,但还存在着它的痕迹。与表现主义一样,“室内剧”主要也是描写命运的冷酷,而且同样带有疯狂的性质。“室内剧”的一些影片,应用了摇拍、变换摄影角度等方法,来加强表现力,移动摄影则成了表现心理的一种手段。1921年吉斯纳在莱尼协助下拍摄的《后楼梯》被梅育称为“室内剧”的第一部影片。罗布·辟克则先后导演了《铁道》、《圣苏尔维斯特之夜》等影片。

1924年,茂瑙导演了《最卑贱的人》。这部影片被誉为一部杰作,是“室内剧”发展的最高峰。

为您推荐

[电影]日本独立制片运动

[电影]日本独立制片运动:是战后日本的进步电影工作者为争取民主而形成的一种运动。它因法国和德国的先例并受其刺激而产生。1950年,吉村三郎和新藤兼人脱离松竹公司,成立了近代电影协会。原来是东宝制片人的伊藤武郎、松..

[电影]意识流电影语言

[电影]意识流电影语言:即电影语言发展的最新阶段。50年代末60年代初,法国新浪潮的电影家集中进行这方面实验,它们以意识流文学作品的创作经验为基础,从非戏剧化结构入手,利用镜头内部运动、心理蒙太奇和组接技巧,主观摄影、..

[电影]绘画风格

[电影]绘画风格:70年代苏联电影及电影文学中的一种新风格,首先由米哈尔科维奇提出。他认为70年代电影进入“绘画风格时期”。绘画风格受德国巴让派影响,强调要挖掘镜头内的丰富表现力,注重镜头结构、场面调度、影调、照明..

[电影]表现主义

[电影]乡土电影

[电影]乡土电影:70年代,台湾以现实主义为指导的乡土文学成为台湾文学的主流。台湾部分电影艺术家学习乡土文学理论和创作方法,并吸收西方现代电影中意识流、生活流手法,从70年代末期开始,拍摄了许多“乡土电影”。这些影片..

[电影]可间断的连续性

[电影]可间断的连续性:即分镜头和剪接技巧。在舞台上,故事的情节、演员的动作不可能间断的,更不可能单独停留在某一瞬间(即便是生活中的运动也有休止的时候)。而电影的技术技巧上的可能性,就提供我们可以有这个自由处理的..

[电影]电影眼睛派

[电影]电影眼睛派:苏联电影史上一个具有世界影响的重要流派。它是由着名导演维尔托夫和他领导下的一群青年纪录电影工作者组成。1922年,他们以首创的杂志片《电影真理报》为中心,开始了大型纪录片的实验工作。他们认为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