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代初在巴西兴起的独立制片运动。
以格劳贝尔·罗沙和内尔松·佩雷拉、多斯·桑托斯为代表的一批年轻人,受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和法国“新浪潮”的影响,提出了“思想在胸,摄影机在手”的口号。他们主张电影民族化。
目标是清除以好莱坞电影为主的外国电影的影响,提倡能吸收民族文化,反映社会问题,讲求审美风格的巴西电影。他们努力与商业性影院、电影俱乐部和工会建立联系,开辟自己的发行渠道。
新电影的许多重要作品,如多斯·桑托斯的《干涸的生命》、罗沙的《太阳国里的上帝和魔鬼》等,都在国际上获得成功。1964年军事政变以后,他们对局势感到愤懑失望,从主张社会改革转向激进的批评,因而招致政治上的压力;加之在发行上难以同美国控制的传统发行网相竞争,新电影运动陷入愈来愈严重的困境。从1969年起,罗沙等一些导演不得不离开巴西,新电影运动遂告终止。该运动在为巴西电影争取观众,提高电影技术水平和丰富巴西电影的风格样式方面,为后来巴西电影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此外,巴西新电影对拉美许多国家的电影都产生了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