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巴西新电影

[电影]巴西新电影:

60年代初在巴西兴起的独立制片运动。

以格劳贝尔·罗沙和内尔松·佩雷拉、多斯·桑托斯为代表的一批年轻人,受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和法国“新浪潮”的影响,提出了“思想在胸,摄影机在手”的口号。他们主张电影民族化。

目标是清除以好莱坞电影为主的外国电影的影响,提倡能吸收民族文化,反映社会问题,讲求审美风格的巴西电影。他们努力与商业性影院、电影俱乐部和工会建立联系,开辟自己的发行渠道。

新电影的许多重要作品,如多斯·桑托斯的《干涸的生命》、罗沙的《太阳国里的上帝和魔鬼》等,都在国际上获得成功。1964年军事政变以后,他们对局势感到愤懑失望,从主张社会改革转向激进的批评,因而招致政治上的压力;加之在发行上难以同美国控制的传统发行网相竞争,新电影运动陷入愈来愈严重的困境。从1969年起,罗沙等一些导演不得不离开巴西,新电影运动遂告终止。该运动在为巴西电影争取观众,提高电影技术水平和丰富巴西电影的风格样式方面,为后来巴西电影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此外,巴西新电影对拉美许多国家的电影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为您推荐

[电影]新现实主义

[电影]新现实主义:意大利电影中最重要的一个流派。早在40年代初,《白与黑》和《电影》杂志的影评,特别是巴巴罗、桑蒂斯、利萨尼和契亚里尼等人的文章,就表现出这种进步的倾向。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们一方面致力于对法西斯..

[电影]长镜头派

[电影]长镜头派:亦指场面调度派。西方电影理论与创作实践中对立的两大派之一,其对立面为蒙太奇派。它的理论基础是安德烈·巴赞的照相本体论,它强调电影本质上是“真实的艺术”,主张通过电影手段来“如实地”再现现实,而不..

[电影]罗马尼亚电影法规

[电影]罗马尼亚电影法规:1971年得到齐奥塞斯库的指示进行了改进和完善。成立“罗马尼亚电影中心”(或称总公司),管理整个国家的电影业。它是企业性质,用经济手段管理电影。成立四个“电影创作之家”,负责完成电影创作的题..

[电影]第三电影

[电影]八十年代的一代

[电影]八十年代的一代:在1979年,法国三位年轻导演阿兰科尔诺(《黑色事件》),雅克·杜瓦荣(《怪妞儿》),安德烈·泰内希(《勃朗蒂姊妹》)代表法国参加了第三十二届戛纳电影节。他们各自具有不同的鲜明的风格特点,法国电影界..

[电影]法国“新浪潮”派

[电影]法国“新浪潮”派:形成于1959~1960年间,最早的核心是由《电影手册》杂志的影评家集团组成。他们要求电影摆脱戏剧结构、努力接近“现代文学”,也就是接踵而至的所谓“作家电影”。其特征:①生活好象是自然而然在那里..

[电影]青年电影流派

[电影]青年电影流派:西班牙出现电影流派。其特点是让那些年轻的“进步的”或过时的明星做主角,题材是反映社会思想风俗在年轻一代中所发生的变化。它力求清新、直接了当、具有见证力,是一种介于纪录和讽刺批评之间的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