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农事诗

[诗经]农事诗:

据考古发掘证明,我国在一万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初期便已开始了农业种植活动,到了《诗经》时代,农业已成为周人的主要生产方式和主要的社会生活内容,可以说《诗经》中所有的诗都是农业社会的产物,都反映了农业社会生活的不同侧面,从题材、道德观念到审美情趣都带有农业文化的性质,但我们这里所说的农事诗主要是指《诗经》中描述农业生产生活以及与农事直接相关的政治、宗教活动的诗歌。

尽管人们对“农事诗”的理解不同而作出不同的推断,尽管人们对农事诗诸篇的题旨、思想性质及创作年代等具体问题上还存在很大分歧,但愈来愈多的学者已将农事诗作为一个独立分类进行研究,并且大都认定《诗经》中较为重要的农事诗有:《豳风·七月》、《小雅》中的《楚茨》、《信南山》、《甫田》、《大田》、《周颂》中的《臣工》、《噫嘻》、《丰年》、《载芟》、《良耜》,其中又可分为农业祭祀诗和农业生活诗。农业祭祀诗是指描述春夏祈谷、秋冬报赛等祭祀活动的诗歌。

周人极为重视农业的生产,但农业的丰收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大自然的风调雨顺,在生产力水平还很低下的时代,人类尚无法凭借自身的力量控制自然、支配自然,只能寄希望于幻想世界中天神先祖的庇护与恩赐。于是,周人便围绕农业生产设置了名目繁多的祭祀活动。一年农事活动将要开始的早春,周王要亲自主持隆重的宗教仪式“祈谷”于上帝,并进行“籍田”典礼。《噫嘻》便是用于“祈谷”典礼的祭诗。《载芟》则是描述“籍田”的祭祀活动。所谓“籍田”,郑玄释曰:“籍田,甸师氏所掌,王载耒耜所耕之田,天子千亩,诸侯百亩。‘籍’之言‘借’也,借民力治之,故谓之‘籍田’。

”(孔颖达《毛诗正义·载芟笺》)籍田典礼,即天子率诸侯、公卿、大夫和各级农官携农具到周天子的“籍田”象征性地犁地,以示躬耕,“且以勤率天下,使务农也。”(班固《汉书·文帝纪》韦昭注)《载芟》中的“侯主侯伯,侯亚侯旅,侯强侯以”,便是描述参加籍田典礼的各阶层人物;“千耦其耘”则是描述籍田典礼的盛大规模。夏天,周王要主持薅(hāo)礼,即除草之礼。

《臣工》便是周王举行薅礼时所唱的乐歌。秋收之后,要举行大规模的报祭,答谢神灵的恩赐,“以兴嗣岁”(《生民》)。

《周颂》中的《丰年》、《良耜》、《小雅》中的《楚茨》、《信南山》就是用于“秋冬报赛”的祭歌。农业生活诗是指直接描写农业生产生活的诗。

《豳风·七月》是典型的农业生活诗,比较全面地记述了农夫一年到头的耕作与生活。《小雅》中的《甫田》、《大田》虽然也提到了秋收之后的祭神祈年,但只是对祭祀场面的侧面描写,并且只占很小比重,二诗的主要内容是描写领主省耕、省敛、选种、修械、播种、除草、灭虫、收获等农业生产情况,故也当视为农业生活诗。

农事诗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它们是现存我国农业生产情况的最古老详细的文字记录,它们真实具体地描写了周人农业生产的方式、规模、技术以及相关的风俗礼制,是考察研究西周政治、经济及社会性质的第一手资料。农事诗还具有重大的政治价值,它们真实地记录了两个阶级之间在衣、食、住等方面的悬殊差别,形象地描述了周代农夫的痛苦生活,深刻有力地揭露了当时阶级剥削与压迫的残酷。

农事诗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它们不仅艺术地再现了农业社会中人们勤劳朴实的性格,淳厚平和的民风,凝聚向心的心理,而且在艺术表现技巧上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如《七月》中将节令物候与农事结合起来写,这种以当时记时的习惯方式所决定的独特的表述方法,不仅用一系列的物候形象地表现了季节更替的抽象概念,而且生动地传达了农业生产生活的乡土气息。特别是运用蟋蟀由远及近的迁移来表示气温的逐渐降低,更是别有意趣。人们在诵读之中,竟会随着蟋蟀空间位置的转换而产生不同的肤觉感受与心理体验。

农事诗是周代农业社会大文化背景下的直接产物,以农为本的社会生活决定了“饥者歌其食”等农事题材诗作是《诗经》中最具历史文化价值的部分之一,它较之其它内容的作品更能直接地反映周代的经济基础状况的物质生活实际,揭示中华民族精神气质和审美趋向产生的物质之源。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