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爵

封爵:

古代王朝给皇族宗室和功臣所授予的爵位。

商周时代,封爵即是分封诸侯,受封者得到的不仅是象征身份等级的爵号,还得到封地,以及在封地之内的世袭的统治权。旧说周朝诸侯的封爵有公、侯、伯、子、男五等,古籍中就有“齐公”、“晋侯”、“郑伯”之类的名称。得到封爵的诸侯既有周王室的同姓,也有异姓功臣,以及古国的后裔。西周的这种封爵制度尤其注重血缘关系,诸侯的爵位包括封地都由嫡长子孙世袭。战国时代,诸侯力政,西方的秦国实行变法,将爵位分为二十个等级,从下至上为公士、上造、簪袅、不更、大夫、官大夫、公乘、五大夫、左庶长、右庶长、关内侯、彻侯等。爵位的授予以军功为依据,如斩得敌方一个甲士的首级,赏爵一级,可以增加田一顷,宅九亩;爵至五大夫,可以享受“税邑三百家”,等等。

但是,受封者不掌握封地内的统治权,所享受的仅仅是“衣食租税”,故称“食邑”,而且爵位不能世袭。汉代以后,历代王朝都同时实行两套封爵制度,一是对宗室的封爵,再则是对功臣的封爵。前者是采用周制,后者是沿袭秦制。但等级和名目有所不同,如汉代宗室封爵只有王、侯两等,功臣封爵则有二十等;唐代封爵共分九等,有亲王、郡王、国公、郡公、县公、县侯、县伯、县子、县男等,显然是在西周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基础上扩展起来的。汉代以后,封爵又分实封和虚封两种,所谓“实封”就是享有实际的封邑,而“虚封”则仅是名义上的尊称,如明代以皇子为亲王,亲王之子皆郡王,都是实封;等而下之的奉国将军、镇国将军、辅国将军,以及文武官员所封的公、侯、伯等爵位,都是虚封。清朝宗室的封爵分为十等,名目有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国公、将军等,按宗室世序分别授予,但都是虚封。

这些封爵的获得者都是清一色男性,历代王朝也有对女性的封爵,除了皇亲国戚外,对文武百官的母亲、妻子等也常授予封号,以示优宠。如唐代王之母、妻均称妃,一品官之母、妻称国夫人,三品以上官之母、妻称郡夫人,四品官之母、妻称郡君,五品官之母、妻称县君。享有朝廷封号的女性就是所谓“命妇”,在传统社会中,妻子的这种荣耀来自丈夫,故有“夫贵妻荣”的说法,而男性也多将“封妻荫子”作为追求的目标。

为您推荐

捉旱精

捉旱精:布依族神话。写很早以前,有个万恶的旱精,只要它的身子一挨水,多大的水塘都会被吸干。它常常在天黑后作恶,喝干河塘,吸枯水井。翁戛(布依族祖先之一)想用葛藤套套住旱精的脚,结果被旱精绷断了。后来翁戛在田边地角挖些..

六十种曲

六十种曲:元、明传奇选集。传奇采用的是南方音乐系统,故又称“南曲”或“南戏”。南戏在南宋时已在民间广泛流行,但在元代却没有多大影响,直到元末明初,才渐渐占据全国的主要舞台。到明代中期,传奇在舞台上始独领风骚,成为明..

会要体

会要体:典志史书的体裁之一。“会要”就是会聚朝廷典章制度之要,与《通典》等通史式的典志专书不同,“会要”是断代的典章制度专史,或者说是典志体的断代史。会要体创始于唐德宗年间的苏冕编纂的《会要》,《旧唐书·苏冕传..

紫金山

南北史

南北史:贯串南北八朝的纪传体通史。唐李延寿撰。《南北史》是两部书,即《南史》和《北史》,分别记载南朝的宋、齐、梁、陈和北朝的魏、齐、周、隋共八个王朝的历史。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南北分治的时期,前后约有二百三十多..

捉沙则

捉沙则:彝族故事。写州官派两个差人捉张沙则,到村里碰到一个戴黄毡帽的老头。老头说张沙则不好惹,让他们多加小心。他们请老头帮忙。老头把他带到家中,砍了一块肉煮在锅里,然后去看张沙则是否在家。二差人闻到肉香垂涎欲滴..

子夜歌

子夜歌:(1)南朝乐府民歌。在《乐府诗集》中属《清商曲辞·吴声歌曲》。现存42首中除最后两首为梁武帝所作外,其余皆为晋、宋、齐时的民歌。据《宋书·乐志》记载,晋代有一女子名叫子夜,首先创作了这个曲调。《子夜歌》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