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义在读者

意义在读者:

这是西方读者反应批评理论针对新批评以来把文学意义限制在本文之中而提出的一个对抗性理论,强调文学意义既不在作家的意图,也不在本文自身,而在读者的反应过程中。

本世纪初的新批评理论为了追求批评的客观性,力图矫正上一世纪以来批评界奉行的以作家意图为指归的主观性批评理论,作出了意义在本文的论断。但在读者反应批评与接受理论崛起后,发现读者在意义的创造过程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随之而来的是意义的客观主义标准神话开始消失。沃尔夫冈·伊瑟尔《阅读的行为》(The Act of Reading)就认为文学的意义是通过读者不断阅读过程中把本文的“空白”、“不定点”不断填入之后显示的;在更为激进的批评家那里,直接了当地宣称意义在读者身上,根本不存在所谓客观性的本文意义。

美国学者斯坦利·E·菲什(Stanly·E·Fish)就认为意义不是一种人们可以从一首诗或一篇小说中获取到的东西,不像从硬壳里剥取出果仁那样,意义是人们在阅读过程中的一种经验。“能使一本书具有意义或没有意义的地方,是读者的头脑,而不是一本书从封面到封底之间的印刷书页或空间。”但要注意,意义在读者并不等于读者可以随意处理本文的信息代码,而且这里读者也不是现实中真实的读者。否则会得出本文无意义或导致极端相对主义。因此菲什补充认为,这样的“读者”必须是可以从容解码的对话者,是一个完全掌握了“一个成熟的听者竭力想理解的语文知识”的人,是一个具有足够阅读经验的人。

说到底,这个“读者”是理想化的,或者说是作家头脑里,甚至是批评家头脑里的产物。

尽管这个“读者”形象在少儿读者中并不普遍,少儿读者身上几乎没有菲什举出的那些条件,但我们可以获得这样的启示:任何读者——包括少儿读者都有能力,或者说有权力在阅读过程中运用想象和经验来获取文学作品的意义,不能简单地认为凡是超越了作家意图或本文意义就是“犯规”

为您推荐

不情愿读者

不情愿读者:用以描写那些有能力阅读,但对于增强想象力的文学没有什么爱好的儿童和青少年的一个词语。在A·钱伯斯的《不情愿读者》后,这一表达更为流行,他估计英国在校生中不情愿读者的比率高达60%,并劝告作家给那些觉得增..

消解中心读者

消解中心读者:读者接受理论将结构主义阐释中心由文本移向了读者,演变为读者中心论的观点。但在后结构主义(即解构主义,deconstruction)那里由于颠覆了传统的“逻各斯中心主义”(Logoentrism),不仅消解了文本中心论,也消解..

读者类型

读者类型:这是按照可能接受一个本文时来划分各种读者类型。西方文艺批评中最早意识到读者存在不同类型的是美国批评家沃克·吉布森(Walker Gibson),他在写于1950年的那篇题为《作者、说话者、读者、冒牌读者》(Authors,S..

论战斗唯物主义的意义(新闻)

情境意义(语言)

情境意义(语言):语境意义之一。某个特定的词、词组或话语片断在具体的言语环境中产生的意义,包括:(1)情义。由说写者的主观感受、动机、意图、思想感情及听读者的年龄、职业、修养、文化水平、生活阅历的影响而产生的意..

语法意义(语言)

语法意义(语言):同“词汇意义”相对。由一定的语法成分和结构形式所表示的意义。包括词法意义和句法意义。词法意义通常指由词形变化所表示的意义,如“单数”、“复数”、“阴性”、“阳性”、“中性”等。兼指各类词的..

意义(语言)

意义(语言):语言单位所包含的同一定形式紧密联系的意思或内容。传统研究以词为最重要的语言单位,意义主要是指词义。现代研究则同时还指语素(词素)、短语(词组)、句子(包括小句)以至句群(句组)等单位的意义。世界各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