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俄罗斯作家安·契诃夫(1860—1904)为儿童创作的动物故事,是有中篇规模、分七章写成的世界儿童文学名篇。
《卡什唐卡》是一条属于家俱木匠的狗的名字。它脸像狐狸。
木匠带它出去干活,它总是非常高兴。
木匠贪杯,每喝酒就酩酊大醉,而往往就在这种时候他对狗特别温存。
有一天,卡什唐卡和主人走散了。在雪中走得疲惫的狗正想在一家大门口打个瞌睡的时候,门开了,走出一个矮胖的陌生人。
陌生人给它吃的,不像原先的主人那样打它骂它。原来它来到一个马戏院老板的家里,这里有马、公鹅、雄猫。主人把它养得油光水滑之后就要它当演员了,教它用后腿站着走路,用后腿跳起来,去够老板高高举在头上的一块糖。后来,它又学跳舞,随着训练索的指挥跑,随着音乐发出嚎叫、打铃和开枪、钻圈。它非常愿意学习,感到了莫大的喜悦。每做一个成功,它就响亮而兴奋地叫一阵,老板于是连叫“天才天才”。
但是卡什唐卡在陌生人家里总感到寂寞、悲伤,直想哭。终于轮到它出台了。
陌生的地方,扇形的灯光,气味很特别,主人换上了花里胡哨的小丑装,这一切都使它产生一种莫名其妙的恐惧,于是连音乐也变得可恶。
主人把它带到一个广大的世界里来,这里充满了亮光,无论它望向何方,从地上到天花板,到处都是人脸、人脸、人脸。
正当主人要它唱歌跳舞作表演的时候,它听见了原主人即木匠的的声音从楼座上传来,那声音在叫它过去。接着又是口哨声又是呼唤声。它于是越过栅栏,跳过人的肩膀,到了池座,后来它被一个个的人手传递着,它舔着人的手和脸,越升越高,最后到了楼座上……半小时后,它又和满嘴酒气的木匠相伴着走在了大街上。
《卡什唐卡》通过狗的眼睛和感觉来观察世界和分析世界。
卡什唐卡的心理特征中夹有儿童的心理特征,使狗的形象带有儿童活泼可爱的稚气。对于卡什唐卡原来的主人,小说中着墨不多,作者只通过他含糊不清的语句和在去干活地点的途中进酒铺的细节,就把一个贪杯的木匠形象刻画得呼之欲出。意外的结尾是契诃夫短篇小说的一大特点,这里除了给小说增添了闹剧气氛外,也点出了小说的寓意:即使对狗来说,精美的食物、新奇的环境也终究不如清贫却有充分自由的生活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