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利

[四书]利:利与义是中国政治思想史、伦理思想史上一对重要的范畴。

利,指利益、功利,即物质利益;义,指思想行为符合一定的标准,即仁义道德。《论语·里仁》:“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梁惠王上》:“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言利?”孔子和孟子的义利观对后世影响很大。

西汉董仲舒更明确地提出了“正其谊(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由于儒家思想在我国整个封建社会居于统治地位,儒家重“义”轻“利”的思想,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严重的阻碍作用。



为您推荐

[四书]间

[四书]间:①中间。 《论语·先进》:“干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②在中间。《孟子·梁惠王下》:“滕,小国也,间于齐、楚。”③不同的意见,异议。 《论语·先进》:“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④责备,批评。 《..

[四书]告朔饩羊

[四书]告朔饩羊:古代的一种制度。 每年秋冬之交,周天子把第二年的历书颁给诸侯。历书包括那年有无闰月,每月初一是哪一天。因此称为“颁告朔”。诸侯接受历书后,把它藏于祖庙。每月初一,杀一只羊到祖庙祭祀,然后回朝廷听政..

[四书]约

[四书]约:①窘困,穷困。 《论语·里仁》:“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②不放肆,约束,检束。《论语·里仁》:“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论语·雍也》:“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论语..

[四书]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四书]时

[四书]时:①时候。 《论语·季氏》:“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②历法。《论语·卫灵公》:“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③时机,机会。 《论语·阳货》:“好从事而亟失其时。”④适时。《论语·宪问》:“夫子时然后言..

[四书]纣

[四书]纣:商朝末代国王。 一作受。亦称辛。 又称受辛、帝辛、商辛;商纣、商王纣、商纣王。商王帝乙少子,然以其母为正后而得嗣。 约前1155-前1122年在位。纣重用谀臣,制炮烙之刑,暴虐百姓。 为历史上着名的暴君。后为周..

[四书]狄人

[四书]狄人: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即獯鬻(xūnyù),也即猃狁(xiǎnyǔn)。 《孟子·梁惠王下》:“昔者大王居邠,狄人侵之,去之岐山之下居焉。”邹国名。又作邾。 西周封置。都邾(今山东曲阜县东南)。春秋文公十一年(前6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