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八佾第三(凡二十六章)

[四书]八佾第三(凡二十六章):3·1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译文】

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六十四人在庭院中奏乐舞蹈,如果对这件事都能够容忍,那还有什么事不能够容忍呢?”

3·2 三家者以《雍》彻。

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译文】

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家祭完祖,唱着《雍》诗来撤除祭品。孔子说:“‘助祭的是诸侯,天子容貌端庄’这诗怎么能用在三家大夫的庙堂上呢?”

3·3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译文】

孔子说:“一个人没有仁心,怎么能用礼呢?一个人没有仁心,怎么能用乐呢?”

3·4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译文】

林放问礼的根本。

孔子说:“这个问题重大呀!一般的礼仪,与其奢侈,不如节俭些;丧礼,与其治办得很周备,不如在心中真诚哀戚。”

3·5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译文】

孔子说:“夷狄即使有君主,还赶不上中原诸国没有君主哩。”

3·6 季氏旅于泰山。

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译文】

季孙氏要去祭泰山。孔子对冉有说:“你不能劝阻他吗?”冉有回答说:“不能够。”孔子说:“哎呀!难道说泰山神还不如林放吗?”

3·7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译文】

孔子说:“君子没有什么与别人相争的事情,一定要说有的话,那就是在比赛射箭的时候吧!但比赛时,也是先相互作揖,彼此谦让,然后上场,比赛完毕走下场来,又举杯对饮互相祝贺,这样的相争才是君子之争呀。”

3·8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译文】

子夏问道:“‘笑容真好看呀,眼睛真明亮呀,用素粉来打扮呀。’这几句诗是什么意思?”孔子说:“先有白底,然后绘画。”子夏又问:“那么,礼节仪式也是后起的吗?”孔子说:“能启发我的是卜商啊,现在可以和你讨论《诗》了。”

3·9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徵之矣。”

【译文】

孔子说:“夏朝的礼我能说出来,可杞国不足以作证;商朝的礼我能说出来,可宋国不足以作证。这是因为历史典籍和贤人不够的缘故。如果足够的话,我就可以用来作证。



3·10 子曰:“柿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译文】

孔子说:“禘祭礼的仪式,从第一次献酒的‘灌’节目之后,我就不想看下去了。”

3·11 或问禘之说。

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译文】

有人问关于禘祭的理论。

孔子说:“不知道。知道这种理论的人,对治理天下的事,就像把东西摆在这里一样容易哩!”一面说,一面指着手掌。



3·12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译文】

祭祀祖先就像祖先真的在面前,祭祀神灵就像神灵真的存在。孔子说:“我如果不亲自参加祭祀,那就和不曾祭祀是一样的。”

3·13 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译文】

王孙贾问道:“与其巴结奥神,不如巴结灶神,这话怎么样?”孔子说:“不能这样说,如果得罪了天,那就没有地方可以祈祷了。”

3·14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译文】

孔子说:“周朝的制度是借鉴夏、商两个朝代的制度而制定的,多么丰富完美啊!我遵从周朝的制度。

3·15 子入大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大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译文】

孔子进入太庙,每遇到一件事都要发问。

有人就说:“谁说这个鄹大夫的儿子懂得礼呀,他到太庙,每件事都问。”孔子听到这话后说:“这就是礼嘛。”

3·16 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译文】

孔子说:“射箭,不一定要射穿靶子,因为各人的力气大小不等,这是古时候的规矩呀。”

3·17 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译文】

子贡想要免去每月初一祭祀祖庙的那只活羊不用。

孔子说:“端木赐呀,你吝惜那只羊,我爱惜那种礼。”

3·18 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译文】

孔子说:“完全按照礼的要求去事奉君主,世人反而认为是谄媚哩。”

3·19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译文】

鲁定公问:“君主使用臣子,臣子事奉君主,应该怎样做呢?”孔子回答说:“君主要依照礼来使用臣子,臣子要以忠来事奉君主。”

3·20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译文】

孔子说:“《关雎》这首诗,使人快乐而不放荡,使人悲哀而不伤损。”

3·21 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译文】

鲁哀公问宰我关于做土地神牌位的事。宰我答道:“夏代人用松木,商代人用柏木,周代人用栗木,意思是让民众害怕得战战栗栗。”孔子听到这些话后,说:“已经做过的事不用再说了,已经完成的事不要再去劝阻了,已经过去的事不要再去责怪了。”

3·22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译文】

孔子说:“管仲的器量真狭小呀!”有人问:“管仲节俭吗?”孔子说:“管仲有三处家,家中各项职事用专人,不兼任,怎能算是节俭呢?”又问:“那么管仲懂得礼吗?”孔子说:“国君门前立屏风,管仲也在门前立屏风;国君为了两国友好招待别国君主,设有放酒杯的土台,管仲也设有土台。

如果说管仲懂得礼,那还有谁不懂得礼呢?”

3·23 子语鲁大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

【译文】

孔子对鲁国乐官讲奏乐的道理,说道:“音乐是可以知道的:开始演奏,音律相合;继展开来,音调纯熟和谐,节奏清晰分明,连绵不绝,然后结束。”

3·24 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

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译文】

仪邑的边防官请求见孔子。说:“凡是君子到这里来,我没有不能会见的。”孔子的随行学生带他会见了孔子。他出来后说:“诸位,何必忧虑没有官做呢?天下无道已经很久了,上天将把他老先生当作传道的导师呢。”

3·25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译文】

孔子谈到《韶》乐时说,“艺术形式美极了,内容也好极了。”谈到《武》乐时说,“艺术形式很美,但内容却差一些。”

3·26 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译文】

孔子说:“居于领导地位而不宽宏大量,执行礼仪而不严肃恭敬,亲临丧礼而不悲痛哀戚,这种情况,我怎么能看得下去呢?”



为您推荐

[四书]亡

[四书]亡:①死亡。 《孟子·梁惠王上》:“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②出外。《论语·阳货》:“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③免职,去位。 《孟子·梁惠王下》:“王无亲臣矣,昔者所进,今日不知其亡也。”④丧失..

[四书]卫灵公第十五(凡四十一章)

[四书]卫灵公第十五(凡四十一章):15·1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 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 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 ..

[四书]论语

[四书]论语:《论语》是孔子及其部分弟子言论的汇编。 是研究孔子的主要资料,儒家经典之一,也是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过深远、持久影响的一部极有价值的典籍之一。 “论语”之名,始见于《礼记·坊记》。在汉代此书还有一..

[四书]过

[四书]告子上(凡二十章)

[四书]告子上(凡二十章):11·1 告子曰:“性,犹杞柳也;义,犹桮棬也。以人性为仁义,犹以杞柳为桮棬。” 孟子曰:“子能顺杞柳之性而以为桮棬乎?将戕贼杞柳而后以为桮棬也?如将戕贼杞柳而以为桮棬,则亦将戕贼人以为仁义与?率天..

[四书]先进第十一(凡二十五章)

[四书]先进第十一(凡二十五章):11·1 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译文】 孔子说:“仕进早的人,对于礼乐形式和内容相配适宜,现在反而把他们看作郊野之民;仕进晚些的人,对于礼乐看..

[四书]四书逸笺

[四书]四书逸笺:六卷。 程大中,字拳时,号是庵,应城(今湖北应城)人。乾隆二十二年进士,曾任教授。《四书逸笺》以笺证为主。 多方采辑有关《四书》之文,凡能发明阐扬《四书》首义的,均一一收入。 凡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