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生而知之:孔子关于知识来源的命题。
意谓不待学而知。与“学而知之”并提。《论语·季氏》:“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在知识来源上,只有“生而知之”和“学而知之”两个途径。朱熹《论语集注》:“生而知之者,气质清明,义理昭着,不待学而知也。”对此有两种理解:一是生下来,不接触外物,不向别人学习,就有一切知识;一是生下来后经过一段时间,才有某种知识,这种知识不是从别人那里学来的。
这两种虽有不同,但共同点是知识不是向别人学来的。孔子在教育实践中强调的是“学而知之”,而不是“生而知之。
”他也没有说过谁为“生而知之者”。他自称“吾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论语·述而》)。又说“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论语·述而》)今有人认为“生而知之”,是指自己首创的知识。因为首创的知识不是向别人学来的,那就只能称为“生而知之。”可备为一说。
为您推荐
[四书]冉求:(前522~?)孔子弟子。
姓冉,名求,字子有,通称冉有,亦称冉子,或称有子。春秋末鲁国人。出身微贱,生性谦退,多才艺,长于政事,尤善于理财,深受孔子称赞。早有经邦治国之志向。
曾从孔子周游列国,先于孔子归鲁。仕为季氏宰..
[四书]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意谓四体不劳动,连五谷都分辨不清。《论语·微子》:“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肢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此原是负老人讥讽子路的话(一说是负老人自谓之语),后借以讽刺脱离生产劳动,缺..
[四书]田畴:耕熟的田地。
谷地为田,麻地为畴。《孟子·尽心上》:“孟子曰:‘易其田畴,薄其税,民可使富也。
’”赵岐注:“畴,一井也。教民治其田畴。
”朱熹《孟子集注》:“田畴,耕治之田也。”盖田畴即谓田地。
..
[四书]由:①孔子弟子子路之名。
即仲由。《论语·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孟子·滕文公下》:“子路曰:‘未同而言,观其色赧赧然,非由之所知也。’”见“子路”。②从此而行。《论语·学而》:“先王之道,斯为美;大..
[四书]申枨:孔子弟子。
姓申,名枨。春秋末鲁国人。《论语·公冶长》:“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
子曰:‘枨也欲,焉得刚?’”《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无申枨,有申党(古本作申棠),字周。“党”亦有作堂、傥等。..
[四书]归:①返回,回来。
《论语·公冶长》:“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孟子·公孙丑上》:“芒芒然归。”②归服,归往。
《孟子·梁惠王上》:“民归之由水之就下。”③聚于。《论语·学而》:“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