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诗意现实主义 : 又称艺术现实主义、心理现实主义,也就是德国资产阶级现实主义。1848年德国革命失败,使德国文学中民主革命的路线遭到中断,反民主和反理性的倾向明显增长,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和神秘主义哲学思想非常盛行。从1850到1890年这段时间里,德国许多作家丧失了斗志和政治热情,回避重大的现实问题,而热衷于描写狭小的眼前琐事和幽静的田园牧歌生活。当时的文艺评论家奥托·路德维希(1813—1865)说:“我们的思想和思维力的主观法则要同事物的客观法则相一致。”他认为,艺术世界既不同于现实世界又脱胎于现实世界,因此,艺术创作既要反对照搬现实的“自然主义”,也要反对从主观出发的“理想主义”,正确的道路是二者的结合,这就是“诗意现实主义”。德国的一大批作家正是这样做的。他们坚持人道主义理想,不满于庸俗、鄙陋的社会现状,但又缺乏斗争的勇气,于是逃避现实,或者与现实妥协。他们回避时代的重大问题,政治上感到迷惘,幻想在狭小的范围内维护自己的理想;他们没有面向整个民族,而是着眼于故乡的风土人情,企图从幽静和谐的田园生活中寻找诗意;他们很少反映重大的社会问题,而是喜欢描写人们的内心生活和心理特征,以此显示自己的情趣和才华。在艺术技巧上,他们善于渲染气氛,多用象征性手法,发展暗示性艺术,注重心理描写。诗意现实主义的著名作家有施托姆(1817—1888)、拉贝(1831—1910)、海泽(1830—1914)和瑞士的凯勒(1819—1890)、奥地利的施蒂弗特(1805—1868)等。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