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奥帕尔迪 : 意大利浪漫主义诗人。1798年6月19日出生于教皇辖地雷卡纳蒂一个没落贵族家庭。父母笃信天主教,生性专横,他从小感觉不到家庭温暖。10岁时不满家庭教师的教学方法,开始贪梦地阅读父亲的藏书,刻苦自学7年之久,获得了广博的知识,但也因此而损害了自己的身体。他掌握了希腊文、拉丁文、希伯来文、法文、西班牙文和英文,是远近闻名的一位神童。他著述甚丰,仅青年时期就有作品240多篇,包括诗歌、悲剧、随笔、译著等不同体裁。他常患病,感到自己生命不长,1816年写出第一首抒情诗《死的临近》。此后,他把全部精力放在诗歌创作上,把这一突变称为“美学上的皈依”。这个时期的著名诗篇有:1818年完成的两首政治抒情诗《致意大利》和《但丁纪念碑》;诗中洋溢着崇高的爱国热情,激励同时代人继承意大利的光荣传统,为拯救祖国而奋斗。1819—1821年写的田园诗《无限》、《节日的夜晚》、《致月亮》、《梦幻》、《孤独的生活》等;诗中反映了当时的悲观主义思潮,在艺术手法上显示出但丁和彼特拉克的影响。哲理抒情诗《致安杰罗·玛伊》(1819)、《为保丽娜妹的婚礼而作》 (1821)、 《致球赛胜利者》(1821)等,贯穿着追求民族独立和自由的精神。
1822年11月,他终于得到父亲许可,离开“活人的墓穴”雷卡纳蒂,满怀希望来到罗马。但腐败、冷酷的罗马社会使他失望。次年4月返回家乡。以后他又在意大利各地流浪了几年,饱受贫困和重病的折磨。这个时期他写了散文《道德小品集》,大部分文章完成于1824年,1827年在米兰出版。文章采取对话或论说形式,体现了他的悲观主义哲学思想,可作为他这一时期诗歌的诠释。1828年至1830年,是他抒情诗创作的黄金时期,完成了《致席尔维娅》(1828)、《孤独的麻雀》(1829)、《回忆》(1829)、《暴风雨后的平静》(1829)、《乡村的星期六》(1829)、《一个亚洲游牧人的夜歌》(1830)等优秀诗篇。1831年11月,他的诗选《歌集》出版,使他成为欧洲著名的浪漫主义抒情诗人。晚年他又写出了揭露和讽刺资本主义罪恶的《翻案诗》(1834),体现他内心痛苦、思想矛盾的抒情诗《金雀花》(1836),嘲讽奥地利统治者和意大利自由派的政治讽刺诗《蛙鼠之战续篇》(1837)。诗人的个人生活遇到许多不幸,他把这看成是同时代人的共同灾难,在诗歌中以鲜明的形象,生动的写景尽情地抒发,语言精练朴素,格律自由多变,情调哀婉动人,为抒情诗创新开辟了蹊径。1837年6月14日他在那不勒斯逝世,留下的《杂记》数卷(写于1817—1832年,出版于1898—1900年),是研究他思想和作品的重要文献。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