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学 : 一种特殊的文学门类,被定义为: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是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流传,主要反映人民大众的生活和思想感情,表现他们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具有自己的艺术特色的文学。民间文学起源一般都追溯到原始社会人类具备口头语言能力的时候,在原始部落中具有全民的性质。在阶级社会中,劳动人民被剥夺了学习与使用书面文字的权利,所以口头创作成为劳动人民主要的文学创作样式。社会主义社会民间文学的创作主体、创作方法与创作队伍都发生了一些变化,但集体性与口头性依然是它的主要特征。此外,民间文学与作家书面文学比较,传承变异性也是它的一个鲜明特点:一方面,民间文学作品可以在地域与历史的范畴中口耳相传,另一方面,它的传承又是在不停的变异中进行,不仅语言、情节可以变化,人物与主题也可以变化。民间文学的体裁有三种形式:(1)散文类,有神话、传说、故事、民间寓言、笑话等;(2)韵文类,有民歌民谣、史诗、民间叙事诗、谚语、谜语、绕口令等;(3)表演类,有各种民间说唱与民间小戏等。这些形式与作家书面文学有相同之处,民间文学在认识、教育、审美的功能方面也有相同之处。但民间文学在审美观念与艺术技巧上有自己独特的地方,譬如它的直接的人民性、它的质朴的艺术风格以及适于口头创作的某些手段等;它还有独特的实用功能与娱乐功能,譬如劳动歌直接参加生产劳动,仪式歌成为民间礼俗祀典的组成部分,它还是人民群众自我娱乐的工具等。由于这些特殊性,民间文学又被视为民俗的一个组成部分,被看作是人民群众的心理、认识、思想、感情的直接表现,因而受到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心理学、民族学、语言学等多种学科的注意。近年来,民间文学又被看作是民间文化的文学表现,从中可以探索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与文化创造的历史,民间文学的文学价值与科学价值日益受到广泛的重视。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