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诗派”

    “七月诗派” : 是抗战时期在艾青影响下,以理论家兼诗人胡风为中心,以《七月》及以后的《希望》、《诗垦地》、《泥土》等杂志为基本阵地而形成的青年诗人群,其主要代表诗人有鲁藜、绿原、冀汸、阿垅芦甸、孙钿、牛汉等。他们的诗作大都收集在胡风主编的《七月诗丛》和《七月新丛》与《七月文丛》中的诗集当中。1981年编辑出版的《白色花》重新收集了七月诗派的20位诗人的作品。七月诗派的共同追求是,“努力把诗和人联系起来,把诗所体现的美学上的斗争和人的社会职责和战斗任务联系起来。”他们强调诗歌中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历史与个人的融合。七月派诗的形式是自由奔放的,他们追随艾青,提倡散文美,自觉地把自由诗推向一个新的高峰。七月诗派在革命现实主义雄浑的总风格之中,又显示出各诗人充满个性的不同特色。七月诗派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国统区诗歌创作中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为您推荐

象征派

象征派 : 20年代中期形成的新诗创作的一个流派。主要代表是李金发,他1925年至1927年出版的诗集《微雨》、《为幸福而歌》、《食客与凶年》是中国最早出现的象征主义新诗。他是最早把法国象征派诗人..

现代派

现代派 : 30年代出现的以戴望舒为代表的新诗创作流派。它是由后期新月派与20年代末李金发为代表的象征派演变而成的。现代派因1932年5月刊行的《现代》杂志而得名,现代派的诗大多发表于这个刊物。..

战国策派

战国策派 : 1940年前后出现在国统区的一个颂扬国民党特务统治、宣扬法西斯主义的文艺派别。代表人物是林同济、陈铨、雷海宗等。因为他们在昆明和上海先后出版《战国策》杂志,并在重庆《大公报》开..

民族形式问题的论争

甲寅派

甲寅派 : 1925年出现的代表封建复古势力、维护反动军阀统治、反对新文化运动的派别,因《甲寅》杂志而得名。继学衡派之后,以章士钊为代表的封建复古势力于1925年在北京恢复《甲寅》周刊,为镇压进步..

中国作家协会文学讲习所

中国作家协会文学讲习所 : 是中国文联和文化部共同领导下的科研教学机构。1950年成立。当时名为中央文学研究所,丁玲为主任委员,沙可夫、李伯钊、何其芳、黄药眠、田间、康濯、陈企霞等12人任委员..

“两个口号”的论争

“两个口号”的论争 : 是指发生在1936年的“国防文学”和“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这两个口号之间的论争。它是抗战爆发前夕革命作家内部就如何建立文艺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展开的一场论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