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周 : 战国时期哲学家,先秦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人。庄周与梁惠王、齐宣王等人同时,曾为漆园吏,后楚威王有意聘庄周为相,不就,终身不仕。今传《庄子》一书,为庄周及其后学所撰,在思想史、美学史、文学史上都有重要的价值。
庄子的哲学思想较为复杂,他所说的“道”基本是唯心的,有时又不无唯物的色彩;他主张无为,又不是绝对的无所作为;他的思想中不乏辩证的因素,却多流为相对主义;他对当时的社会现实作了尖锐的批判,而理想却是回归原始状态。庄子的文艺思想,大致可以概括为如下几点:①崇尚自然朴素之美。庄子继承了老子关于“道”的学说,把“道”看作一切美所由出的当然根源,把朴素、自然看作“道”的根本特征,因此,他将自然朴素看作最高的美,认为“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庄子·天道》)。过去认为庄子排斥、否定文艺,是不确切的,庄子排斥、否定的是违背朴素自然之美的儒家的礼乐,并非一概否定。他反对雕琢,主张法天贵真。庄子认为,虚伪做作的东西是不可能打动人的,它违背了朴素自然之旨。《渔父篇》说:“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说的真,指的是事物的自然本性。违背了事物自然本性的东西,必然是不美的。不过,庄子并不绝对反对人为,他主张“既雕既琢,复归于朴”(《山木》)。意思是人为的雕琢应以不违背事物的自然本性为前提,雕琢的结果是回到事物的真朴状态。这种自然不废人为,人为不失自然的思想对后世的艺术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②关于“心听神遇”和“心斋”的见解。庄子承认人可以顺应自然规律而有所作为,如何去做呢?庄子提出了“心听神遇”和“心斋”。这实际上是要求人们以自己的天性去体悟道,认识道,达到和道的同一。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消除自己心中的种种欲念,无功利得失的考虑,这才有可能用心灵去体悟道,获得自由。《庄子》一书中的不少寓言如“梓庆削木为鐻”、“庖丁解牛”、“轮扁斫轮”等,都讲述了这层道理。“心斋”实际上指出了艺术创作所需要的自由心态。③“言不尽意”和“得意忘言”。庄子继承了老子“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老子四十九章》)的观点,认为“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天道》),语言不能够完全传达出意,语言是表现意的工具,但这种表现是有限的,因此,庄子又提出了“得意忘言”。所谓“忘言”,并不是排斥或不要言辞,而是要求接受者不拘限于字句,去把握“言外”部分,语言本身未能传达的部分。和崇尚自然朴素一样,“言不尽意”和“得意忘言”对后世的文艺创作和鉴赏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④“德充之美”。庄子在《德充符》中认为,在丑的外形中可以包含有超越于丑之上的精神之美,他称之为“德充之美”。这实际上肯定了精神之美和形体之美可以是不相统一的,它和儒家传统的“文质彬彬”,表里相称的观点完全不同。庄子“丑中见美”的思想,后来发展为“宁丑勿媚” (傅山),“以丑为美”(刘熙载),在美学史上和艺术创作中有着积极的影响。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