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注”研究(语言)

“转注”研究(语言):

*六书研究的一类。汉代刘歆、郑众始为“转注”定名,许慎为其界说。对它的性质,有班固“造字之本”说,戴震“四体二用说”。对它的解释,有戴侗等“形转”说,杨慎等“音转”说,徐锴等“形义结合说”,段玉裁“互训”说,朱骏声“引伸”说,章炳麟“经以同训,纬以声音”的形音义结合说。1981年王伯熙《六书第三耦研究》认为转注是方块汉字为适应汉语不断从旧词衍生、分化出新词而为新词造字的特殊构形法,即转换注入构件符号。陈秉新《论转注》认为转注是以意符为首,配以声符,用以表示更加复杂、抽象的概念的构字方法。这种意母孳乳造出的字是意声结构字。陆宗达《六书简论》认为转注是为某一语源派生的新词制造新字。周秉钧《古汉语纲要》认为转注是一种造同义词的方法。转注字的特点在于字首的意义等于转注字的意义。杨文杰《“转注”试探》认为典型的转注字是连绵字。它们在字形上建立于同一类型的部首,在字义上同义互补,成为一个完整统一的意义。戚桂宴《什么是六书》认为“六书”不是造字法或用字法,而是字形表字义的方法。不同的字形表示同一的字义,同一字义又可以注到不同字形上,这就是转注。

为您推荐

明代辞书编纂(语言)

明代辞书编纂(语言):一般认为明代为辞书的进化时期。梅膺祚作《字汇》,廖文英作《正字通》,两书以笔画多寡为依据来排部首,较《说文》以来诸书易检,因而影响很大。方以智作《通雅》,提出“欲通古义,先通古音”,着重解释唐代至..

元明文字学(语言)

元明文字学(语言):文字学史分期之一。这一时期注重对“六书”理论的探讨,并注意用“六书”的原则对汉字进行具体分析。元代主要有戴侗《六书故》、杨桓《六书统》、周伯琦《说文字原》、《六书正譌》和明代赵撝谦《六书..

甲骨文断代研究(语言)

甲骨文断代研究(语言):通常指河南安阳所出甲骨卜辞的分期断代。目前学术界多采用董作宾五期分法,将殷墟甲骨文分为五期。在甲骨文研究早期阶段,王国维、罗振玉已经根据称谓定甲骨年代。1928年加拿大人明义士编纂《殷墟卜..

当代“假借”研究(语言)

当代辞书学(语言)

当代辞书学(语言):指1949年以后的辞书编纂与研究。在辞书编纂方面,主要着作有《现代汉语词典》,《辞海》修订本,《辞源》修订本,《汉语大词典》,《汉语大字典》,《中国大百科全书》、《中文大字典》、《新华字典》、《古汉语..

宋代古文字学(语言)

宋代古文字学(语言):宋代文字学分支之一。宋代是古文字学中兴时期。由于北宋统治者的重视和提倡,从皇家到官僚士大夫收藏古器之风盛行,并出现了一批象杨南仲、吕大临那样杰出的金石学家和古文字学家,对青铜器、石刻等进行..

当代战国文字研究(语言)

当代战国文字研究(语言):指1949年以后的战国文字研究。战国文字研究是当代古文字学发展最快的一个分支。自五十年代李学勤发表《战国题铭概述》,运用分域研究的方法勾勒出战国文字的基本轮廊之后,三十年来出土了大批战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