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重纽反切的类别规律的学说。该学说的创始入是本春彦,该术语的创立者是平山久雄。本春彦《所谓三等重纽问题》(1954年)提出一条规律:表示重纽的反切中,上字若A类,则被切字亦属A类,上字若B类,则被切字亦属B类。1957年上田正也提出了此种看法。平山久雄在中国学者周法高《三等韵重唇音反切上字研究》的启发下(周氏此文列举了以《切韵》校勘的《广韵》、陆德明《经典释文》、玄应《一切经音义》和慧琳《一切经音义》诸书中的唇音反切,发现重纽A、B类字不互相用反切上字。不过因为两者共同以普通三等韵的轻唇字作反切上字,所以在反切系联上看不出区别来),于1966年发表了《关于〈切韵〉蒸职韵与之韵的音值》,据周氏对唇音重纽反切的观察推而广之,观察到《切韵》是重唇音重纽A类字和B类字不互相用为反切上字的原则也可适用于牙喉音。并且把A类字和B类字分别只能切A类字和B类字,而C类字则无此限制的现象称为“(上字与归字之间的)类相关”。台湾学者杜其容《三等韵牙喉音反切上字分析》(1975年)也提出过类似的看法。以前对重纽的研究多注意反切下字,而类相关学说则指明对三等韵的研究也要注意反切上字。(注:此条所说的A类、B类,是国际汉语音韵学界通用的周法高对三等的分类和命名)
类相关(语言)
类相关(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