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纽(语言)

重纽(语言):

指《切韵》音系中支、脂、祭、真、仙、宵、侵、盐八韵系里的喉、牙、唇音字有小韵对立重出,等韵图分别置于三、四等。音韵界一般称之为重纽三等和重纽四等,或重纽B类与重纽A类。至于各韵的舌齿音究竟同于本韵的重纽三等还是重纽四等,目前国内主要有三种说法:(1)董同龢说。认为舌、齿音和韵图置于四等的喉、牙、唇音是一类,韵图排在三等的喉、牙、唇音单独为另一类;(2)陆志韦说。认为舌、齿音中的庄、知两组字和来母字同重纽三等字为一类,其余的同重纽四等为一类。而且这种两分法不仅适用支、脂等八韵系,而且适用于全部邵荣芬所命名的三B类韵;(3)邵荣芬说。认为舌、齿音和韵图置于三等的喉、牙、唇音是一类,韵图排在四等的喉、牙、唇音单独为另一类。国外音韵学界对《切韵》重纽韵的舌、齿音归属问题是采用所谓“类相关”的理论。关于“重纽”的语音区别,也说法不一。从拟音上看,可以归纳成五派:(1)重纽三、四等的区别是由于元音的区别,周法高、董同龢、Paul Nagal等主之;(2)重纽三、四等的区别是由于介音,有坂秀世、河野六郎、李荣、蒲立本、俞敏、邵荣芬等主之;(3)重纽三、四等的区别是由于声母和介音,王静如、陆志韦主之;(4)重纽三、四等确有语音上的差别,但无法说出区别在哪里,陈澧、周祖谟等主之;(5)重纽并不代表语音上的区别,章炳麟、黄侃等主之。概括言之,此中(1)至(4)主张重纽三、四等有语音上的区别,(5)则反之。俞敏通过梵汉对音确认重纽三、四等是介音[-r-]与[-y-]的区别一说对重纽拟测工作有重要意义。参见“重纽三等有r介音说”。

为您推荐

上古音节结构观(语言)

上古音节结构观(语言):关于上古汉语音节结构的观点。主要分岐是上古音节是否都具有辅音韵尾。继高本汉之后,陆志韦、李方桂等把上古音全部阴声韵都拟为具有浊塞音韵尾,使上古汉语完全不具备开音节,认为谐声系统和《诗经》..

上古入声韵尾为浊音说(语言)

上古入声韵尾为浊音说(语言):俞敏《后汉三国梵汉对音谱》所提学说。他根据后汉三国时期的梵汉对音资料,发现汉语的入声韵尾[-t]、[-p]、[-k]等梵文对音是浊音[-d]、[-b]、[-g]等。如“拔陂”的梵文对音是bhadrapāla,用bhad对“拔”;..

一等韵(语言)

一等韵(语言):没有[i]介音,主要元音发音的开口度最大和舌位较后的韵母。如《广韵》的豪韵[au]没有[i]介音,主要元音[a]发音的开口度最大,舌位较后,所以韵图列为一等韵。一等韵的主要元音发音开口度最大是就各韵之间相比较而言的。..

《切韵》音系(语言)

声调起源于韵尾说(语言)

声调起源于韵尾说(语言):关于汉语声调起源的学说。其基本观点是:早期上古汉语没有声调,古代的声调是从古韵尾辅音转化而来。这种从韵尾到声调的转化要经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在上古汉语中,平声是零韵尾-〇,上声是[-]尾,去声是[-s..

上古有圆唇舌根音韵尾说(语言)

上古有圆唇舌根音韵尾说(语言):关于上古韵母的学说。1953年,日本赖惟勤根据古汉语辅音韵尾的分布情况及其他证据,撰文认为上古汉语除有双唇、舌尖和舌根音韵尾之外,尚有一套圆唇舌根音韵尾(他称之为“喉音韵尾”)。李方桂..

中古音系(语言)

中古音系(语言):一般指隋唐时期的汉语音系。高本汉称之为Ancient Chinese,蒲立本等人称之为Middle Chinese。汉语的中古音系以何种资料为代表,音韵学界有两种看法:多数学者认为《切韵》音系即代表中古音系;另外一些学者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