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体诗的格律。包括用韵,平仄、对仗、字数、句式等规定。要求一韵到底,偶句用韵、韵字不重复;一句之中平仄交错,出句对句平仄对立,上联对句与下联出句平仄相粘;除首尾两联外,中间各联均须对仗。近体诗只有五字句、七字句两种;一诗或四句(绝诗)、或八句(律诗)、或超过八句(排律、长律)的偶数句。诗律南朝齐梁时代开始萌芽,形成于唐代。
诗律(语言)
诗律(语言):
近体诗的格律。包括用韵,平仄、对仗、字数、句式等规定。要求一韵到底,偶句用韵、韵字不重复;一句之中平仄交错,出句对句平仄对立,上联对句与下联出句平仄相粘;除首尾两联外,中间各联均须对仗。近体诗只有五字句、七字句两种;一诗或四句(绝诗)、或八句(律诗)、或超过八句(排律、长律)的偶数句。诗律南朝齐梁时代开始萌芽,形成于唐代。
平分阴阳(语言):指古代的平声分化为阴平和阳平两类。它以声母的清浊为分化条件:清声母字(包括全清和次清)变为阴平,浊声母字(包括全浊和次浊)变为阳平。如全清:帮(帮母)、方(非母)、当(端母)、张(知母)、相(心母)、庄(庄..
《中原音韵》知照组分合观(语言):关于中古知、照组声母在《中原音韵》中的分合的观点。有的学者认为它们已融合为一组,读舌尖后音[-]等(如赵荫棠、李新魁)或舌叶音[t∫-]等(如罗常培、杨耐思);有的学者认为它们分为两组,与[i]、..
梗、曾二摄阳声韵的合流(语言):指中古梗摄和曾摄阳声韵到元代合流。在《中原音韵》中,梗摄庚、耕、清、青韵和曾摄登、蒸韵合为庚青韵。其中有一部分唇音和喉牙音字重见于东钟韵,与中古通摄字同韵,如“轰”字来自中古梗合..
李方桂谐声说(语言):李方桂《上古音研究》关于拟测上古声母的学说。李氏针对谐声字的许多复杂现象,暂拟了两条简单的谐声原则:(1)上古发音部位相同的塞音可以互谐。这一条内又有三项细则:1.舌根塞音可互谐,也有与喉音(影及..
调类稳定调值易变说(语言):关于声调的学说。《切韵》音系向现代汉语各方言的演化过程中,调类变化相对来说较小,具体调值的变化则很大。《切韵》音系有四个调位,各按阴阳可分成八个调类。现代汉语各方言的声调的类别都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