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组卜辞(语言)

无名组卜辞(语言):

殷墟卜辞的一种。这类卜辞从不记贞人名,而在字体、文例等方面自成一系。这组卜辞的字体刻划纤细;其卜用材料一般是牛骨;其前辞形式常作“干支卜”或“干支卜贞”,并常省略;常附刻占辞“吉”、“大吉”于卜兆旁。董作宾把这类卜辞看成是第三、四期卜辞。陈梦家认为是第三期卜辞。也有人认为,无名组卜辞中有的可能早到祖甲时期。

为您推荐

简化(语言)

简化(语言):汉字演变的主要规律之一。指笔画结构由繁趋简。简化的主要方式是:(1)变图形为符号。如“象”字,最初完全是填实的大象的形状,后来仅用线条绘其轮廓,最后隶变为失去大象形态的“象”字。(2)删去重复多余的部分。..

贞人(语言)

贞人(语言):殷墟甲骨卜辞中所记的负责卜问的人。如《殷墟文字丙编》(三七九)中:“丙子卜,古贞:今十一月不其雨。”“古”即贞人名。贞人在甲骨断代中有重要作用。有时同一甲骨版上出现两个以上贞人名,这几个贞人应是同时代..

祀周(语言)

祀周(语言):指周祭的一个周期。祖甲时和帝乙、帝辛时所祭祀的先王、先妣的数目不同,因而祀周的长短也就不一样。有人认为祖甲时的祀周为三十旬,也有人认为是三十二旬。帝乙、帝辛时的周祭一般认为祀周以三十六旬为通例,为..

祀季(语言)①

午组卜辞(语言)

午组卜辞(语言):殷墟卜辞的一种。指有午组贞人(“午”、“”)出现的卜辞及在字体、文例、人物、事类等方面同于它们的卜辞。“午组卜辞”的名称是陈梦家定的。后来,有的学者认为“午”不是贞人名,还有人认为“午”、“”..

汉字起源(语言)

汉字起源(语言):文字学中一个尚在继续深索的重要理论问题。历史上对汉字起源有过种种猜测和不太科学的说法,如仓颉造字说、汉字西来说、起一成文说、结绳说等。一般认为:汉字起源于图画。近年来,随着陶器刻划符号的大量出..

记事刻辞(语言)①

记事刻辞(语言):甲骨上与占卜无关的记叙事情的刻辞。多刻写在非卜用的兽骨等物上。如《甲骨文合集》(三七八四八):“辛酉王田于鸡麓,获大□虎。在十月,唯王三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