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字(语言)

通字(语言):

汉字改革方案之一。赵元任《通字方案》所提。该书以古韵书为背景,以官话、吴语、粤语、闽语为基础,把常用汉字分成两千个左右的小组,每组汉字在普通话和方言中都是同音字,并以一个适当的汉字为代表,如以“介”代表“界、芥、届、戒、介”这组字。可用来写白话文,也可写文言文。“通”是某字与某字在字源上相通之义。同它们相配的有*通字罗马字。通字可使汉字的总数基本确定下来,并且充分照顾汉语方言复杂的现象。

为您推荐

注音字母(语言)

注音字母(语言):中国第一套法定的汉语拼音字母。1913年读音统一会制定,1918年11月23日北洋政府教育部公布。1919年4月16日又公布“注音字母音类次序”,重新排列字母顺序。计字母三十九个。1920年审音委员会增加“ㄜ”字..

正字法(语言)

正字法(语言):文字的形体标准和书写规范。如汉字的整理工作:纠正错别字、规定简体字、淘汰异体字等。在中国习惯上也包括汉语拼音的书写规范和书写格式的准则。主要有字母拼写法和符号使用法两个内容。前者包括分词连写..

官话合声字母(语言)

官话合声字母(语言):清末较重要的拼音字方案之一。1900年王照创制。仿日文假名,采用汉字笔画作字母,是清末各种笔画式字母中最早者。如“”(取“阿”字首笔)表a音,“”(取“必”字部分)表bi音。有声母五十个,称字母;韵母十..

文字双轨制(语言)

复音字(语言)①

复音字(语言):汉字改革方案之一。王力《汉字改革》所提。把每一个复音词写成一个单字,此字读两个以上的音节,并且必须标音,如“牺牲”作“”,“玫瑰”作“”。目的是使汉字逐渐过渡到拼音文字。..

大篆(语言)

大篆(语言):汉字字体之一。狭义的大篆叫“籀文”或“籀书”。同“小篆”相对的比小篆笔画繁复的文字。一般认为,大篆是春秋战国时期流行于中国西部秦国一带的文字,与西周晚期的金文一脉相承,但字体更匀称整齐,*石鼓文是其..

中国切音新字(语言)

中国切音新字(语言):清末拼音方案中最早的一种。卢戆章创制。1892年卢氏出版《一目了然初阶》,用“两字合切即成音”的方法,仿拉丁字母笔形制定字母五十五个。次年出版《新字初阶》。方案在厦门一带推行十多年。1906年: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