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巴文(语言)

东巴文(语言):

中国纳西族使用过的一种文字。纳西语称“森究鲁究”,意为“木石的记号”。见木画木,见石画石。创制时代不晚于唐代,一说早至秦汉。文字总数有一千三百个左右,基本部分是独体象形表意字,还有一些会意字、假借字。独体象形字取象于事物之形,一般一个字读作一个音节,代表一个名词,具有很强的派生能力。会意字数量也较多,有独体会意字和复体会意字两种。前者是改变独体象形字的图形,突出其某一特点而构成,常用于表示动词或形容词。后者有两种构字法:一是在独体象形字上附加符号表示新义,二是用两个或几个独体象形字合在一起。同音假借字数量不多,常常假借代表实词的字来表示抽象意义的同音词。书写行款不很固定,大体上自左至右横写。有时几个字上下相叠,这时须由上而下书写。不同地区的人书写、诵读经书时,往往差异很大。同一本书中,前后的写法也常有变化。东巴文除用来记帐和通信外,主要用于书写东巴教经典,至少从十一世纪中叶起就已经使用东巴文写经。东巴经数量很多,约有五百多卷、七百多万字,记载了古代纳西族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初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研究纳西族社会历史、文学艺术、语言文字、宗教民俗、天文历法、哲学思想以及民族关系史等各方面的重要资料。其中《古事记》是中国民族文学史上的珍品。东巴文作为当今世界上唯一保存了大批完整材料的原始象形文字,也具研究文字起源和发展的珍贵史料。中国及法、美、西德、日本等国学者对东巴文皆有研究,代表性着作有中国学者方国瑜《纳西象形文字谱》和傅懋勣《纳西族图画文字〈白蝙蝠取经记〉研究》等。

为您推荐

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语言)

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语言):汉字字形表的一种。汉字字形整理组编制。文化部和文字改革委员会1965年1月30日联合公布,1983年1月公开发表。规定了六千一百九十六个汉字的通用字体(即宋体)的标准字形(包括笔画数目、笔画形..

第穆萨摩崖刻石(语言)

第穆萨摩崖刻石(语言):唐代吐蕃摩崖刻石。赤德松赞赞普(798-815在位)继位后不久刻于工布第穆萨(今西藏林芝县米瑞区广久乡),面临雅鲁藏布江。青岩石面,呈正方形,下方刻成碑座形式。有字花纹十枚,藏文二十一列。内容为赤德松..

藏文(语言)

藏文(语言):中国藏族使用的文字。国外说藏语的地区也有使用这种文字的。据藏文史书记载,藏文是七世纪中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在位时,由其文臣图弥三菩扎参照梵文字母创制的一种拼音文字。自左向右横写。有三十个辅音字母和..

汉字信息处理(语言)

汉字现代化方案(语言)

汉字现代化方案(语言):袁晓园所创拼音汉字方案。共有一百零八个字母,其中基本公音(声母)二十四个,基本母音(只含阴平调的韵母)十五个,声介混合的公音二十四个,定调母音(含阳、上、去三声的韵母)四十五个。混合公音和定调母..

信息交换用汉字标准字码(语言)

信息交换用汉字标准字码(语言):简称“汉字标准代码”、“XJHB”(“信”、“交”、“换”、“标”字拼音的第一个字母缩写)。进行汉字信息处理与交换时的统一的机器内部码。目的是使汉字代码尽可能简短化,中文字库等设备..

拉丁化新文字(语言)

拉丁化新文字(语言):简称“新文字”。用拉丁字母拼写汉语的重要方案之一。瞿秋白最早倡议设计。1931年9月26日在海参崴(今苏联的符拉迪沃斯托克)召开“中国新文字第一次代表大会”,在瞿秋白等人的《中国拉丁化的字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