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回鹘族(维吾尔族祖先)使用的文字。在*粟特文字母基础上创制的拼音文字。使用时代为八至十五世纪。因时代不同,字母数目也有所不同,一般有十九至二十三个。字母分词头、词中、词尾三种形式。五个表示元音,两个表示半元音,其余表示辅音。由于回鹘语的实际语音多于字母,故有的字母表示两个或更多的音素。早期由右向左横写,后改为从上到下直写。字体分木刻印刷体、佛教写经体(即楷书)和草体三种。近代在哈密、吐鲁番及甘肃敦煌等地发现了丰富的回鹘文资料,除大量佛经外,还有官府公文、民间契约和碑刻等。存世的回鹘文文学作品中最着名的是《福乐智慧》。其他回鹘文文献还有医学书籍、历书等。回鹘文对周围的一些民族发生过深远的影响。史载*契丹小字是受回鹘文影响而创制的。蒙古文、满文字母均由回鹘文字母演变而来。中国及德、法、苏、日等国学者对回鹘文皆有研究。
回鹘文(语言)
回鹘文(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