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德语词典》 :
柏林学术出版社于1961~1977年分册出版。是20世纪德语词典编纂的成果之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德国百废待兴。为了振兴德国现代语言文化,德国语言学家斯泰因尼茨教授于1952年提议编写一部词典。由于当时生活和工作条件艰苦,语言资料匮乏,仅准备工作就持续了9年,期间曾编写出一些样稿提交到国际性学术会议上供语言学家们讨论和审议,并在1961年编写出了第一分册。之后展开了正式编写并陆续出版,到1977年共出齐57个分册。具体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收词:以“收集当代德语词汇及阐述其用法,表现受教育阶层的德语”为目标,重点收录这一阶层的书面语形式和口语形式的语言词汇,包括科学与艺术领域、技术、经济和管理部门,以及社会组织和党派机构使用的词汇,兼收18世纪经典著作中的古旧词和外来词汇。全书共收词85 000条。
②结构:词典的主体结构(宏观结构)按拼写顺序编排,而词条内部结构中的义项按语义逻辑关系编排,常用义排在非常用、引申义和专业义之前。信息项主要包括词目词、发音(外来词还标注来源)、词类、语词的风格特色、释义和例证,有关句型结构类语法信息涉及不多,尤其是动词的结构主要依靠例句显示出来。词条尾部列出以词目词为基本词的复合词和派生词。
③释义:词义的解释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解述性释义,二是同义对释,并对相关义项加注必要的用法和文体说明,以限制语义的指称和适用范围。对于复合词和派生词则不提供解释。释义总体简短明快,且尽量做到准确。为避免同义对释的理解歧义,通常采用两个同义词或同义加注的形式释义,有时还提供反义词来加强释义精度;例证的配置也十分注重对语义的强化和语词分布结构和用法语境的展现。
1998年8月起德语国家开始推行德语新正字法,2005年8月起此正字法成为唯一通用的德语书写法,《现代德语词典》按此法修订再版。
《现代德语词典》内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