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分析假说 :
这一假说由美国语言学家R.拉多1957年在其著作《跨文化语言学:教学应用语言学》中提出。此假说的核心内容是,学习者的母语和目标语言之间的异同会影响目标语言的学习。此假说认为,两种语言之间相同的部分容易学,不同的部分难学;两种语言之间的不同不但是造成学习困难的原因,而且是造成学习者语言错误的原因。在对比分析假说提出之后,对比分析成为20世纪60年代应用语言学研究的主流方向之一。
拉多主张对学习者的母语和目标语言之间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和揭示它们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以用于预测学习者可能在哪些地方出现困难或错误。对比分析的对象可以是语言的各个子系统,包括语音系统、形态系统、词汇系统和句法系统等。
对比分析假说有强势说与弱势说两种立场。强势说认为,学习者所有的困难与错误都是学习者的母语与目标语言之间的差异造成的,了解这些差异就可以预测所有的困难和错误。弱势说则认为,学习者的部分困难与错误是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造成的,了解这些差异就可以预测这些困难与错误。
对比分析假说提出之后,人们进行了大量的相关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学习者的母语对目标语言的习得有一定的影响,但并非所有学习者的困难与错误都是由于两种语言之间的不同造成的。这表现在:①学习者产生的某些错误与一语儿童产生的错误一样。②学习者产生的某些错误形式,在母语中完全不存在,或许在目标语言中也不存在。③对比分析预测的某些错误并没有在学习者的语料中出现。
这些研究使人们比较充分地认识到对比分析强势说的不合理性,并寻找其他途径考察学习者的错误。这在很大程度上使错误分析取代对比分析成为20世纪70~80年代的主流研究方向。然而,对比分析弱势说的合理性,使得对比分析依然是语言研究领域采用的途径之一。对比分析的理念与方法在普遍语法、对比语用学、对比修辞和语篇分析等领域的研究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