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文 : 中国古代西夏党项羌族使用的文字。11世纪西夏主李元昊称帝,在广运元年(1036)颁布西夏文,命野利仁荣加以演绎。其间西夏文与汉文并用。西夏国灭亡(1227)后,党项后裔仍有人使用。元代居庸关石刻、明代中叶保定石幢均有西夏文(图1)。以后湮汉,成为一种死文字。字体仿汉文楷书。但无一字与汉文相同。此外,尚有篆字、草字(图2),共有6000余字。每字由一至数个小方块字素构成,分左、右、上、下、中等块,每字均有含义。会意字占大多数,形声字很少,对转字更少。举例如下:
①会意字:如(马类),+(手)=(辔);(小)、 ~(细), +(金属类)=(针);(细)+(木类)=(刺)。有些字头、偏旁含义明显。如 (人)、(水类)、(火类)、(草类)、(谷类)、(菜类)等都是会意字的构成部分。
②形声(表音)字:如音"嵬"。下举从""文字:+(人)=(悟)、+ (鸟类)=(禽、鸟)、+(火类)=(火焰),皆音"嵬"。
③对转字: 如(草类),+ (辛)=(椒),将字素对转一下为(椒),(地)转为(坤)。
西夏人用西夏文论述西夏文字、语言及幼学书籍的有《同音》(1132)、《文海》(12世纪中叶)、《五音切韵》(1173)、《番汉合时掌中珠》(1190)、《三才杂字》 (1223~1226)等。 (见彩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