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音

    直音 : 用一个汉字直接标注另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甲音乙,是说甲和乙读音相同。例如,《尔雅》、郭璞注:"钊音招。"意思是说"钊"和"招"读音相同。
  从现有文献看,直音产生于汉末。 唐代颜师古(581~645)注《汉书》, 征引二十三家注, 各家都有直音,其中汉末服虔、 应劭最早。 以后有全部用直音或主要用直音注音的专著,比如唐代唐玄度《新加九经字样》一卷,主要用直音注音;宋代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记载:"《春秋直音》三卷,德清丞方淑智善撰,刘给事一止作序。"这部书全部用直音注音;明代章黼辑有《直音篇》,纂集了汉魏以后经传注释中的直音。
  直音与读若相比,是注音方法的一个进步。读若只是指明两个字的读音相似,直音则指明注音字与被注音字同音,看了注音字,立即就能读出被注音字的准确读音。
  直音也有一定局限,清代陈澧、《切韵考》卷六说:"然或无同音之字,则其法穷;虽有同音之字,而隐僻难识,则其法又穷。"事实的确如此。比如《广韵》"常列切"只有一个"折"字,没有跟它同音的字用直音法就不可能;又如《广韵》"尺制切" 有8个字:"掣"、"瘛"、"懘" 、"痸"、""、""、"銐"、"",个个都是冷僻字,若用直音法,拿其中的任何一个给另外一个字注音,都等于白注。
  尽管直音有这样的缺点,但从后汉以来,仍然经常有人采用,历经近两千年而不衰。这是由于人们注意克服它的缺点,发扬它的优点所致。当遇到一个字没有同音字或虽有同音字但很冷僻的情况时,就采用一个与被注音字同声韵而不同声调的字作注音字。这种做法起于唐代,唐玄度称之为 "但纽四声,定其音旨。" 他在《九经字样》中给"控"注音为"空去",指明"控"的读音是"空"的去声;给"折"注音为"旃入",指明"折"的读音是"旃"的入声,等等。《康熙字典》的注音是反切与直音并用,在找不到恰当字时,也采用改变声调的直音法。比如"宀"部"寡"字,在"古瓦切"下还有"瓜上声"的直音。隋以前的直音,情况有点复杂。现在举颜师古《汉书》注征引的各家直音为例,把直音的一些其他形式归纳如下:
  ①甲音乙丙(或丙乙)之乙。用经典的成语,常用词语或俗语中的某一个字,为另一个字注音。《律历志》:"方尺而环其外,旁有庣焉。"郑氏注:"庣音条桑之条。""条桑"出自《诗·七月》"蚕月条桑。"《地理志》:"垫江。"孟康注:"(垫)音重叠之叠。""重叠"是常用词语。
  ②甲音乙丙(或丙乙)。这与上一种形式相同,只是省略了"之乙"的字样。《礼乐志》:"群生啿啿,唯春之祺。"服虔注:"啿音`湛湛露斯。`"也就是"啿音`湛湛露斯`之湛"。"湛湛露斯"出自《诗·湛露》。《律历志》:"泛泛滇滇从高斿。"晋灼注:"滇音`振旅阗阗`。"也就是"滇音`振旅阗阗`之阗。""振旅阗阗"出自《诗·采芑》。
  ③甲音乙丙(或丙乙)之乙。从形式上看与第一种相同,实际不是一回事。这种形式属于注音字有两读(或几读),用表示注音字的某一个音义的固定词组来确定被注音字的读音。《五行志》:"匹马觭轮无反者。"服虔注:"觭音奇偶之奇。""奇"有声母清浊两读,"奇偶"的"奇"是清声母读音,服虔认为"觭"与"奇"的清声母读音一致。《地理志》:"余杭。"孟康注:"杭音行伍之行。"《广韵》"行"有 3个反切:胡郎切、户庚切、下更切)("更",去声),"行伍"的"行"是胡郎切,孟康认为"余杭"的"杭"应读胡郎切。
  ④甲音甲乙(或乙甲)之甲。注音字与被注音字相同,当被注音字有两读或几读的时候往往采用这种形式,在注音中兼有训释的作用。《高帝纪》:"明其为贼,敌乃可服。"应劭注:"为音无为之为。""为"有平声、去声两读,应劭认为"为贼"的"为"与"无为"的"为"读音一致,平声。《武帝纪》:"夫刑罚所以防奸也,内长文所以见爱也。"晋灼注:"长音长吏之长。""长"有平声上声两读,晋灼认为"长文"的"长"与"长吏"的"长"读音一致,上声。
  ⑤甲音甲乙(或乙甲)。这与第 4种形式相同,只是省略了"之甲"字样。《高帝纪》:"沛候濞重厚。"服虔注:"濞音滂濞。"服虔的意思是"濞音滂濞之濞。"《广韵》"濞"有两读:匹备切,水声;匹诣切,水名。服注"音滂濞",显然是取"水声"之义,应读匹备切。
  ⑥甲音乙。与第一种形式不同,这是通过注音来指明通假。《刑法志》:"政衰听怠,则廷平将招权而为乱首矣。"苏林注:"招音翘。翘,举也,犹卖弄也。"显然,苏氏意在指明"招"是"翘"的通假字,句中的"招"就应该按"翘"字的意义去理解, 从而也就应该读"翘"字的音。这实际是以注音的形式训义,也就是通常说的破字,破读。《高帝纪》:"汉王跳,独与滕公共车出成皋玉门。"如淳注:"跳音逃,谓走也。《史记》作逃。"如淳认为"跳"即是"逃"的通假字,词义训"逃",读音也应与"逃"相同,并引《史记》作"逃"为旁证。
  ①~③单纯注音,④⑤在注音中兼有训义的作用,⑥通过注音指明通假。《汉书》注的上述几种直音形式,基本上概括了直音的各种情况。

为您推荐

张相(1877~1945)

张相(1877~1945) : 中国语言文字学家。原名廷相,字献之,浙江杭州人。早年任杭州各学堂教师,讲授古文与历史。后应上海中华书局聘,任编辑之职。除主编文史课本外,又编有《古今文综》10册。1936年又与舒新城、沈颐、..

《中国文法要略》

《中国文法要略》 : 见吕叔湘。 ..

郑玄(127~200)

郑玄(127~200) :   中国东汉经学家、训诂学家。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山东高密县)人, 生于汉顺帝永建二年,卒于献帝建安五年,《后汉书》卷三十五有传。玄少为乡啬夫,掌听讼,收赋税。后入太学受业,通习经传。于是西..

郑樵(1104~1162)

《正字通》

《正字通》 : 一部按汉字形体分部编排的字书。明代崇祯末年国子监生张自烈撰。自烈字尔公,号芑山,江西宜春人。这部书总12卷。 所分部首与梅膺祚《字汇》相同,凡214部。部首次序和每部之内的字次都按笔画多少..

正音书院

正音书院 : 清雍正年间在福建、广东两省设立的北京语音训练班,由当地驻防的旗人任教。这种训练班的设置,是由于雍正六年(1728)下了一个谕旨,说:"每引见大小臣工,凡陈奏履历之时,惟有闽广两省之人仍系乡音不可通晓。..

越南语

越南语 : 越南的官方语言。属南亚语系孟 -高棉语族。主要分布于越南沿海平原越族(也称京族)聚居地区。使用人口有5000多万。中国广西防城县沿海京族聚居地区约有1万人使用越南语。   关于越南语的谱系分类,自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