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1911~  )

    季羡林(1911~  ) :   中国语言学家、作家、文学翻译家。生于1911年8月6 日。山东省清平县(现改归临清市)人。自幼就学于济南市,1930年毕业于山东省立济南高中,同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5年考取清华大学与德国交换的研究生,赴德国留学,在格廷根大学从著名印度学家E.瓦尔特施密特研究古代印度语言。1941年获格廷根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交通断绝,无法回国,即应聘在格廷根大学任教,并从著名语言学家E.西克研究吐火罗语(或称焉耆 -龟兹语)。1946年初夏返抵上海,应北京大学之聘为东方语言文学系教授、系主任,至1983年;1978年开始兼任北京大学副校长,至1984年。
  季羡林于 1956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8年起任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副会长,1979年起任中国南亚学会会长,1980年起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兼外国语言文学评议组负责人,第二届中国语言学会会长,1981年任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长,中国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名誉会长,1983年被选为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常务委员会委员,1984年起任《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委会委员,1985年任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名誉会长等职。
  季羡林精心研究中世印欧语言,有突出的成就。
  ①在印度中世语言(包括阿育王碑铭用语、巴利语、俗语和混合梵语)形态学方面,他全面而系统地总结了小乘佛教大众部说出世部律典《大事》偈颂所用混合梵语中动词的各种形态特征,著《〈大事〉偈颂中限定动词的变位》(1941)一文;他发现并证明印度中世语言中语尾 -am向-o和-u的转化是中世印度西北方言犍陀罗语的特点之一,著《中世印度语言中语尾 -am向-o和-u的转化》(1944)一文;他还发现并证明不定过去时是中世印度东部方言古代半摩揭陀语的语法特点之一,著《使用不定过去式作为确定佛典年代与来源的标准》(1949)一文。
  ②在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方面,他论证了原始佛典的存在是无可置疑的,它所使用的语言是中世印度东部方言古代半摩揭陀语;他还阐明原始佛教采用放任的语言政策,考证了佛教混合梵语的历史起源和特点以及与语言问题相联系的印度佛教史上的其他问题。有关论文已编成《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1985)一书。
  ③在吐火罗语的语义研究方面,他通过对《福力太子因缘经》吐火罗语本与其他语言的异本的比较,开创了一个成功的方法,写成《〈福力太子因缘经〉的吐火罗语本的诸异本》(1943)一文。
  1980年以来,他开始研究和译释新疆博物馆收藏的吐火罗语 A《弥勒会见记剧本》残卷,已发表《吐火罗文A中的三十二相》等5篇论文,受到了广泛的重视。
  季羡林的论著还有《 印度古代语言论集 》(1982)、《中印文化关系史论文集》(1982)、《关于大乘上座部的问题》(1981)、《商人与佛教》(1985)等。
  季羡林又是勤奋的文学翻译家,他直接从梵文翻译了《沙恭达罗》(1952)、《五卷书》(1959)、《优哩婆湿》(1962)、《罗摩衍那》(7卷,1980~1984),还著有《罗摩衍那初探》(1979)一书和《〈罗摩衍那〉在中国》(1986)一文。他在梵文文学的介绍和研究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此外,他还从巴利文、英文和德文翻译了一些文学作品,译本有《安娜·西格斯短篇小说集》等。
  季羡林还从事散文的创作 ,作品有 《天竺心影》(1980)、《朗润集》(1981)、《季羡林散文集》(1987)等。(见彩图)


为您推荐

假借

假借 : 见六书。 ..

黄侃(1886~1935)

黄侃(1886~1935) : 中国音韵训诂学家。原名乔馨,后改名侃,字季刚,湖北蕲春人。受业于章炳麟。历任北京大学、东南大学、武昌高等师范学校、金陵大学等校教授。在音韵学领域,他主要提出以下3个观点:①古韵分28部,晚..

结构主义语法

结构主义语法 : 广义的指按F.de索绪尔的语言理论做的语法研究,狭义的指美国 L.布龙菲尔德 学派分析语法的原则和程序。这里所讲的是狭义的。   20世纪初,美国的语言学主要是和人类学配合,调查美洲的印第安语。..

《积微居金文说》

计算语言学

计算语言学 : 语言学的一个分支,专指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语言研究。   电子计算机问世不久,人们便考虑到它的非数值运算问题,并选中机器翻译作为第一个非数值运算的课题。这个选择可以说开辟了计算机非数值应用..

贾德佳,S.K.

贾德佳,S.K. :   印度语言学家。1890年11月26日生于加尔各答附近的西瓦布尔,1977年5月29日卒于加尔各答。1911年在加尔各答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1913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后留校任助教、讲师。1919~1921年留学英..

黄公绍

黄公绍 : 见韵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