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师曾(书法)

陈师曾(书法):

陈师曾(1876—1923)的印章,集吴昌硕印章自然、质朴之大成,其不经意处,时而比吴昌硕印章有过之而无不及。他的“槐堂”,刀痕较细,看上去似乎有些草率。“堂”的“冖”,在左下方印边处补了一刀,显得满不在乎,而“堂”的上部“”,又只写成“八”。其实此印貌似草草,实则别具匠心。首先,“槐堂”的基调,就是自然趋刀,随遇而安的。因此,“堂”的“冖”

左下脚没刻到位,随即又补上一刀,是很自然的事。然而此刀的目的并非仅仅如此。试想,如果不补这一刀,那么整个印章就会显得左轻右重,站不平稳。而补上一刀,旣可调节整个印章的虚实,又能使印章显得天眞可喜。自然,“堂”字上边的“八”,也比规规矩矩地刻成“”得体得多。因爲这两点“八”,可使全印谐和一致,又不失天趣。陈师曾的另一方印,“陈衡愙印”,与“槐堂”相似,也是貌似潦草,实则不然。如果留心观察,不难看出,“陈”、“衡”、“愙”三字全有与印边相通之处。看上去似乎刻刀有失误,但是“印”字却完整无损,这就是此印的关键之处。如果“印”也同印边相穿,恐怕此印眞会降爲草莽之作。而这样刻,则使此印有一种无拘无束,兴致所趋,功到自成之感。治印苍莽老辣,是陈师曾篆刻的又一特点。“芷兰之室”,是一方以刀法苍劲、高古而着称的印章。此印在书法和章法上都没有过多的巧饰,而经陈师曾这样一刻,全印即凝重浑厚,气势庞然。“越只靑山吴唯芳草”,是陈师曾的又一方力作。此印是一方多字印,对于一个治印者来说,多字印不大容易体现个人风格,也不易刻出好效果。而陈师曾的这方印,在整体风格上,的确显出大手笔,苍茫遒劲,才气横溢。

“在山亭”,是陈师曾的一方朱文印,陈师曾朱文印的特点是,大块大块地借边,使印边与印文的一部分重合,从而达到一种使印文“尽收眼底”的感觉,造成一种强烈的视觉效果。“在山亭”中的“山”的右边和“亭”的左边都代替了印边的一部分。这样布局,不仅可以使印章有一种和谐美,还可以减少印面上的不必要的重複线,起到删繁就简的作用。齐白石的朱文印,受陈师曾这方面的影响很大。

陈师曾,用他短暂的一生,创造了许多艺术瑰宝。实爲吴昌硕称赞的那样:“朽者不朽”。

为您推荐

来楚生(书法)

来楚生(书法):来楚生(1903—1975),原名稷勛,字初生,晚年更字初升,号然犀、负翁、一支、非叶等。其别署有安处楼、然犀室。浙江萧山人。 来楚生是我国现代着名的书画家、篆刻家。他的篆刻艺术,博採衆家之长,并能够完美地溶于..

阌县大兴院造像记(书法)

阌县大兴院造像记(书法):【简介】: 隋开皇五年(585)四月刻。正书。八行,行七至十六字不等。末署住山比丘惠昌记。 。【赏析】: 并不是每一块古代石刻的书法都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这张《阌县大兴院造像记》的搨片就是如..

童大年(书法)

童大年(书法):童大年(1871—1955),在目下篆刻界中知者不多,但他当年却是铁笔威赫,不可一世。吴隐辑《现代篆刻集》广选当代印家名品,一般每位一页,独童大年则专佔一册,可见其爲世所重之一斑。 童大年爲西冷印社早期宿耆,与西..

元礼之墓誌(书法)

胡震(书法)

胡震(书法):胡震(1817—1862)篆刻取法汉印,功力极深,因其苦心研究,日夜苦功,且性情耿直,故颇爲自负。后偶见名重江南篆刻大家钱松之印作,令他大受震惊,深感不及,自此爲之一变,并与钱松结爲挚交。同治三年(1864)严荄将其及钱松的..

易孺(书法)

易孺(书法):易孺(1874—1941)篆刻初宗黄牧甫,后游历大江南北眼界大爲开阔。一九二一年在北京与金石契友数十人结爲“冰社”,易孺爲社长。 易孺在篆刻方面崇尙变革,他认爲沿袭别人是没有出路的,必须有自己的面目。 他的朱文..

乔大壮(书法)

乔大壮(书法):乔大壮(1892—1948)于篆刻推崇赵之谦、黄牧甫。他自己治印则力追黄牧甫。因他所处的时代商周古器出土日多,乔大壮广事搜集并使其丰富自己印章的艺术内涵。他所作的大篆印章、布局章法重变形,极尽夸张之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