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刻有文字的山厓、石壁之天然石。
前人常于需要叙功、纪事的地方,就地刻石,不另立碑。由于摩厓往往是在崇山峻岭之间,山巅断匡之上,故不易受人为的破坏,而往往受陵谷变迁、风雨侵蚀的损坏。据清叶昌炽考证,远在商、周时代已有摩厓出现。近人马衡《凡将斋金石丛稿·中国金石学概要》云:“摩厓者,刻于厓壁者也,故曰天然之石。秦刻石中惟碣石一刻曰刻碣石门,不云立石,疑即摩厓。”汉以后着名之摩屋有永平六年《部君开褒斜道记》,建初六年《昆弟六人造冢地记》,建和六年杨孟文《石门颂》,永寿元年李君《通阁道记》,建宁四年李翕《西狭颂》,建宁五年李翕《析里桥郙阁颂》,熹平二年《杨淮表记》等。后人取其易成,故又往往于厓壁间刻经造像、诗文题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