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唐·释高閑书。墨迹本。纸本。草书。30.8×331.3cm。残本。存“莽”字以下五十二行,二百四十三字。钤有“枢”、“式古堂书画”、“查映山考藏图书”、“安仪周家珍藏”、“毕涧飞珍藏印”、“完颜景贤精鑒”、“叶公绰”等鑒藏印。曾经宋赵明诚、元鲜于枢、明方鸣谦、淸卞永誉、安岐等收藏。现藏上海博物馆。明汪砢玉《珊瑚网》、淸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滙考》、日本《书道全集》等着录。文物出版社有影印本。
【集评】:
林佑跋:“驰纵不定,动不可留,静不可推,有类于旭。”淸安岐《墨缘滙观》:“笔墨俱佳,笔法奇伟,有自然淳古之气发乎毫端。”
【赏析】:
“顚旭狂素”似乎构成了唐代草法的引力场,以致后来学草者,每每要受到他们风格的浸染。作爲唐代释氏高閑自然也有其出入这个引力场的过程。《广川书跋》说:“观閑书者,知随步置履于旭之境矣。”而《书小史》又说:“高閑善草书,师怀素,深躬体势。”高閑传世草书不多,仅就此《千字文》残卷来看,虽然在用笔的茂密与结体的流转或可寻得旭、素的遗轨,但更主要的是高閑汲取了传统草法中逸笔草草,纵情驰骋的意趣,只不过尙未臻高阔超然的境界,因此在形质与性情两方面都不难深究其不足。一方面,在用笔上,以折爲主,缺乏圆劲浑成,在笔断处容易产生气势不畅之感;另一方面,由于结体是行草兼并,而对如何处理行草矛盾因素的统一,略嫌涵融不足,在整体上也多少减弱了草法的魅力。当我们在观赏单个的字迹时,可以获得一种雄强逸宕的感觉,尤其有许多字不乏巧构妙成,表现出高閑磊落挥运的机趣。然而,当字与字联繫起来作整体观赏,这种畅快的感觉不由得削弱了许多,觉得作者有一种略有所思的迟疑。这与顚旭狂素的疾风骤雨式的倾吐相去很远了。当然,我们并不排斥草法中静态的把握与追求,而动与静的最深的根源,还在于作者创作时的心态,在于作者怎样把对宇宙动静的规律化爲墨迹的意象,而这意象在墨迹的微观中是可以得到呈现的。高閑在用笔中往往匆匆直掠,或者蓄力急趯,都表现了作者在挥运时一种并不静穆的心态,那么这种急促线条所表现的书法语言,它所要达到的意象也是以动态爲主要目标的。当高閑在整体上失去了动态的连贯性时,他的书法语言就失去了本应表达的动感意象,从而产生了动的心态与静的视觉的矛盾。换言之,高閑尙未眞正达到心手双畅的境界,使自己的情緖眞实地得到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