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上座帖(书法)

诸上座帖(书法):

【简介】:

宋·黄庭坚书。纸本。草书。33×729.5cm。后有吴宽,梁淸标跋。《寓意编》、《钤山堂书画记》、《淸河书画舫》、《式古堂书画滙考》、《石渠宝笈初编》着录。故宫博物院藏。上海书画出版社有影印本。刊于《故宫博物院藏历代法书选集》(二)、《中国美术全集·宋金元书法》。

【集评】:

淸梁淸标跋:“涪翁此卷摹怀素书,昔尝观于退谷翁斋中,见其纸墨完好,神气奕奕。”明都穆《寓意编》:“余生平阅黄书颇多,此其最也。”明文嘉《钤山堂书画记》:“前作草书,师怀素,颇逼眞,皆禅语也。……祝枝山草书,多生于此。”淸孙承泽《庚子销夏记》:“此卷乃涪翁草书,末有数行正书,如龙搏虎跃,不可控御,宇宙伟观也。然纵横之极,却笔笔不放。古人所谓屋漏痕、折钗脚,此其是矣。世传东坡见山谷草书,从旁称叹。钱穆父谓惜未见怀素眞迹。后山谷见《自叙帖》,书法顿异。然山谷天分高,学力足,固非全取法于怀素者也。……余见山谷草书,当以此爲第一。”

【赏析】:

我不知道您是否听过着名的琵琶独奏曲《十面埋伏》,是否曾用心灵去感受过那手指和琴弦的碰撞产生出来的独特的境界和氛围。然而,每当我一翻开山谷老人留下来的这件着名的草书帖,马上就会联想到这首着名的乐曲。耳边便会响起那雄浑的弦律和铿锵有力的节奏。这时,眼前的点画似乎活了起来,化成一个跳蕩的音符,使我分明地看到了马蹄得得,兵器铮铮,错杂跳跃,铿然作响。一派“金戈铁马,气呑万里如虎”的气势!

《诸上座帖》本来是作禅家语,我的直觉却把我引向了金鼓齐鸣的军阵。好在宋代本有“狂禅”,旣可以呵佛駡祖,又可以酗酒食肉,甚至眠花宿柳亦不爲过。只要“佛在心头生”就可以了。那么我的直觉大约也不算亵渎黄涪翁了吧。

其实,一切艺术创造的作品题材、内容都不是目的,作者不过是借“尸”还“魂”—借一定的题材内容这个“尸”,来表现艺术家本人的思想和情感这个“魂”。书法自有自己的内容在,本不必去过多推敲文字内容的。

狂草是一种写的人很多,成功者却很少的书体,顚旭狂素之后,能以狂草名家的便要算这位不顚不狂的黄涪翁了。历来许多人就将山谷与旭、素并题,称爲“草圣”。此说也许过誉,但说山谷使“草法爲之一变”,倒是极爲确切的。涪翁的草书,师法怀素而变出自己的面目。他改变古法之处甚多,最重要的表现两个方面,第一,是笔法。狂草,本以中锋使转爲正宗。山谷却说:“近时士大夫罕得古法,但弄笔左右缠绕,遂号爲草书耳”。他认爲草书笔法应当“与蝌蚪篆隷同意”。他的线条掺以《瘗鹤铭》和隷书笔意,使转中强调提按,向背,起倒,所以他的线条丰富而又凝重。决非左右缠绕者可以比拟。然而,他的线条同时又活泼潇洒变化莫测,有极强的节奏感。

第二,是章法。山谷的章法,十分独特。他的线条极少一气贯底的、甚至一字之中也多处断开,连笔势也不连接。然而我们却能感到磅礴的气势,决无隔断之感。原来,他巧妙地利用了人们对正书空间的联繫能力,用各种夸张的长线和有意缩短的线—圆点,把纸面空间粉碎成各种不同形状的块面,使性质相迫的空间产生特殊的连续运动。在字的连接上,经常採用倾侧的字势相互呼应的办法来“势接”,而不是“笔连”。这样便造成了中轴线和行外廓线的大幅度变化,常常突起波澜,出人意外。这样两种流动的气势—黑的点线和白的空间—使得整幅作品全部活了起来,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气势。以空间的流动来引导时间的流动,这是山谷对古法最大的改变,也是最成功之处。

黄庭坚不是信笔挥毫的书家,他的每件作品都经过了深思熟虑的推敲。《诸上座帖》是他晚年随意之作,然而其苦心经营,直到不能移动任何一点!但,也正因爲这种苦心经营,使得他理性的成份太重,格调虽高,天趣却少欠了。

《诸上座》法帖,是黄庭坚狂草书中的代表作。到处是长短纵横的线条,与大小多形状的点划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片狼藉,满纸云烟,变幻莫测的奇丽局面。然审视它的每一点划,却能从中品味出无法之法,无趣中的奇趣。他以“意”制约笔墨,以线条表达意向。例“僧在衆见此多”,线条曲张回环处如江涛拍岸。以点划变异耀精神,例“不仁者恁”等,其点划横竪斜侧处如陨雨坠地。这些奇肆之变,令人酣醉。在谋篇留白上,行距取素师,斜侧错落过之;使转取张旭,方圆参半异之。纵势贯气和横向取势互爲映照,夸张留白与点线变异相辅成,获得了异于前人的极高艺术成就。他在笔法上以篆入草,以用锋爲主,极少使毫,加上他高执笔的灵活运腕方法,其力易注于纸,行笔中振蕩应手,笔画能直中虬曲,显得遒劲婉通,奇逸洒脱。《诸》书之多变、天成过于前人者,试选三笔完成之片断,以片窥全,第一笔连绵直下,二行错落突变,并以焦墨示其险;第二笔泰然中忽以“心祖师”三字组成葛藤盘绕,繁花临风表其神;第三笔则以点画布阵达其性。其一泻千里之势,万马回旋之态,体现了书者傲岸不羁的性格和豁达洒脱的情怀。此作始则奔放,终则不衰,亦非常人所能及。

深于禅学的黄山谷有不少关于佛家内容的作品传世。请先看两位古人的跋语:

“涪翁参黄龙禅,有倒用如来印手段,故其书得笔外意。”

——金赵秉文跋

“涪翁精于禅悦,发爲笔墨,如散僧入圣,无裘马轻肥气,视海岳眉山别立风格。”

——淸笪重光跋

两位都把山谷的书法与禅宗挂起了鈎。事实上,山谷书风近禅、内容录禅,这样的作品也是不多的,《诸上座帖》可算是殊联璧合的一件珍品。

《诸上座帖》是黄山谷爲其友李任道用大草书写的五代文益禅师语录。禅师语录,当然尽是禅家语。这些禅语甚是佶倔,有时间如偈颂,有时又是口语俚语夹杂入内,读起来颇难顺口。当然,也许这种怪诞的语言风格本身就是禅的主要特徵,淸畅如白香山,质朴如杜工部,这是凡世间所爲;得道高人们是不屑爲的。

《诸上座帖》在结构上雄放奇肆、极尽变化之能事,可谓惊天地动鬼神,而用笔紥实,特别是线条绝不中怯,无一毫髮苟且,充分显示出了狂草书的独特魅力。在点线交叉时,一种跌宕欹侧、屈伸绕缠之趣,眞有呑吐宇宙、横扫八极之气槪,与禅家即性成佛,以本心成事的观念是有精神相通之处的。

关于山谷草书那种奔放不羁的气度,后人是颇多讚之辞的。虞集与揭傒斯、赵孟頫看了山谷草书,觉得其“得张长史圆劲飞动之意”,至于明代黄山谷的传人祝允明更是对之五体投地,认爲是“搏龙蛇、搏虎豹,乘风霆而上下太淸,谁得而袭其踪迹也”(均见《珊瑚网》卷五)。祝氏还据以发了一通感慨:

“凡事至于入神之境,则自不可多有。盖其发之亦自不易,非一时精神超逸格度之外者,不尔也。”

用现在的话说,当书家“精神超逸格度之外”之时,就是进入角色、进入最佳竞技状态之时。祝枝山善草,有山谷之韵,他认爲此不多有,想来也是总结自身体会而发的。

抖擞精神,纵横上下,山谷可谓书中之雄矣。不过想想也有趣,佛家讲色空,四大皆空;喜怒哀乐、七情六慾均在摒弃之列。但从山谷禅书来看,却颇有入世之意,他的大草并不是古井枯木,而是活生生的人世间心情的写照表现。眞正的佛家书法似乎应是平静简略死水一潭,像山谷这样能达佛家宗旨吗?我们不禁想到了唐代大文豪韩愈《送高閑上人序》中那段绝妙的话:

“今閑师浮屠氏,一死生,解外腹,是其爲心,必泊然无所起;其于世,必澹然无所嗜;泊与澹相遭,頽堕委靡,溃败不可收拾,则其于书得无象之然乎?”

是啊,山谷禅书也理应泊澹相遭、頽堕委靡;但他却是如此积极昂扬、不可一世。看来,他的书法构成甚是複杂,似乎也很难以一个宗敎性来作简单观。

为您推荐

糟姜银杏帖(书法)

糟姜银杏帖(书法):【简介】: 宋·黄庭坚书。纸本。行书。28.9×37.6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石渠宝笈续编》着录。刊于台湾《故宫历代法书全集》(十一)。【集评】: 淸吴其贞《书画记》:糟姜帖爲“入妙本色行书”。 【赏..

子安帖(书法)

子安帖(书法):【简介】: 宋·吕公弼书。纸本。行书。尺牍一则。凡六行,每行字数不一,共四十字。26.7×28.6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书画滙考》、《墨缘滙观》、《石渠宝笈续编》着录。刊于台湾《故宫历代法书全集》(十二..

戎州帖(书法)

戎州帖(书法):【简介】: 宋·黄庭坚书于元符三年(1100)。时年五十六岁。纸本。楷书。24.5×1000.5cm。《珊瑚网》、《式古堂书画滙考》着录。中国历史博物馆藏。刊于《中国美术全集·宋金元书法》,日本《中国书道全集》(..

蔡京(书法)

节夫帖(书法)

节夫帖(书法):【简介】: 宋·蔡京书。纸本。行书。尺牍一则。凡十行,每行字数不一,共七十一字。32.3×42.3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墨缘滙观》、《石渠宝笈续编》着录。刊于台湾《故宫历代法书全集》(十三)。 【集评】:..

婴香帖(书法)

婴香帖(书法):【简介】: 宋·黄庭坚书。纸本。行草书。28.9×37.7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石渠宝笈三编》着录。刊于台湾《故宫历代法书全集》(十二)。【赏析】: 行书在黄山谷的作品裏是比较常见的,他的以中宫内敛爲擒,以..

爲张大同书韩愈赠孟郊序后记(书法)

爲张大同书韩愈赠孟郊序后记(书法):【简介】: 宋·黄庭坚书于元符三年(1100)。纸本。楷书。凡十行,共三十八字。34.1×55.35cm。卷尾有吴宽、李东阳、莫绍德跋。刊于《中国美术全集·宋金元书法》。【集评】: 明吴宽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