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牛山文殊般若经(书法)

水牛山文殊般若经(书法):

【简介】:

北齐石刻。无年月(以书法定爲北齐)。正书。十行,行三十字。额正书“文殊般若”四字。碑在山东宁阳水牛山。上海艺苑眞赏社有影印本。

【集评】:

淸杨守敬《平碑记》:“包愼伯推论是碑如香象渡海,无迹可寻。……平情而论,原非隷法,出以丰腴,具有灵和之致,不堕元魏寒俭之习,而亦无其劲健奇伟之槪。”梁啓超《碑帖跋》:“此刻结体用笔,颇多与经石峪相近,其爲同时代无疑。但其渊懿茂密之气,确远出诸摩崖上。”

【赏析】:

我们欣赏这幅书法作品,不由地会进入一种“此中有眞意,欲辩已忘言”的境界。

和魏晋南北朝那些浩如烟海的写经刻石及造像记一样,这幅书法作品也是当时时代种种如癡如狂的礼佛活动留下的痕迹。然而它比一般的礼佛书法更有魅力,更臻于妙境。它在通常的文字书写与凿刻中,创造了一种极爲灵和的美。这种美是由汉字书写的“象”与佛经阐发的“意”高度融溶,再经由书写者全身心的气血运化而创作出来的。

佛经中着名的“一行三昧”说,恰是这篇《文殊般若经》倡导的。它视世上万事万物如一;它敎导人们止息杂念,专注于一,以达到“法界一相”的境界。水牛山刻经艺术化地表现了这种境界。

在笔法上它有着书法艺术所要求的变化,但它的变化很含蓄,例如“转”和“折”的效果被处理得极爲接近。横和竪的运笔时时保持着心平气匀,笔笔都有谨愼的回锋;撇和捺也都严格控制了出锋。在结体上字字端庄平正,神气如一,同一字绝不作两种结体,如“不”、“非”、“知”等字,两两相同,但在笔画的书写力度上体现变化,如下方的“不”字就明显加大了书写力度。“作”字的结体很特殊,末笔一横有意与坚笔取平,一个原本如人站立的“作”字变得如佛稳坐,一副息心入定的模样。在章法上它不似后来的颜楷大字紧缩、小字张开,以取得一种表面的均衡平和。它的大字按自己原有的法度写得神态自若,小字也不故意拉开架势,如“云”、“非”等字,只是加重笔墨,写得字小而气势并不痿弱。可以看出书写者时时在追求一种整一的、内敛的、平和的韵致。但是他在寻求一致时没有忘记变化,在变化中又全力突出一致,使得这幅作品在表现佛门世界的“法界一相”时,充满了灵动的艺术生命力。它把佛门那种超然尘世而又拘守灵府的平和之气营造得毫不板滞,无怪乎前人称其“具有灵和之致”;更有前人喩其如“香象渡河”。其表现佛家精神的透彻和神妙,是其它礼佛书法作品无以相比的。

书法是书写汉字的艺术,汉字则由多种不同的笔画(线条)组成,因此书法实际上是一门线条的艺术。但和西洋绘画中素描的线条功能不同,书法艺术的线条起着传达作者情感意识的作用。不光如此,单就线条而言,它在书法艺术中具有双重特性,即一方面,线条必须依附于汉字字形,由线构筑书法艺术的客体;另一方面,线条本身具有一种生命运动,在这个生命体内,蕴含着无限複杂的细胞结构,恰似人体不可窥见的内部世界。

因之,对于书法艺术中线条的抒情性的认识不能囿于线条的外观形态。事实上,线条的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位置恰恰在其内质。孙过庭所谓“眞以点画爲形质,使转爲性情;草以点画爲性情,使转爲形质”及刘熙载“观人于书,莫如观其行草”都只从线条的外部表现认识其抒情性,这是一种浅薄的见解。一幅书法作品,如果其线条只有外部浅象的表现,那么,它的生命力是短暂的,而且也是不健全的。

当我们静心地欣赏水牛山文殊般若经时,我们确实能够体味到那宽厚丰腴的线条之中释放出来的内动力,线条无形中在向外膨胀。这种内膨胀比行草书的舒展的运动更具魅力,因爲它发自线条生命体的本源。

难道我们能说般若经不抒情达意吗?

为您推荐

无量意经(书法)

无量意经(书法):【简介】: 北齐石刻。无年月。正书。分三段刻。段三十四行,行七字。在河南武安鼓山响堂寺。《中国书法大辞典》着录。 【赏析】: 一代高僧李叔同曾经给佛学院的课徒们讲过这样一段话:“……我觉得最上乘的..

昙乐爲亡侄罗睺造像记(书法)

昙乐爲亡侄罗睺造像记(书法):【简介】: 北周建德元年(572)四月刻。正书。三面刻。记七行,行四字。题名十二行,行二至四字不等。杨州阮元得自陕西,曾嵌置文选楼。今石在日本。《中国书法大辞典》着录。【赏析】: “书如佳酒..

泰山经石峪金刚经(书法)

泰山经石峪金刚经(书法):【简介】: 六朝摩崖刻经。无年月。在山东泰安泰山。未署书人姓名,有晋王羲之,北齐王子椿、韦子深、唐邕、安道壹,以及宋、元人书数说。经刻于石坪上,作棋秤纹,字径二尺。经字迄今无定数,据李佐贤《石..

张僧妙碑(书法)

淳于元皓造像记(书法)

淳于元皓造像记(书法):【简介】: 北齐武平五年(574)四月刻。正书。十二行,行五字。曾归淮县陈氏。《中国书法大辞典》着录。 【赏析】: 《淳于元皓造像记》字势挺拔淸秀,用笔圆熟劲健、楷法毕备。 从整体精神来考察,结体和..

傅隆显墓誌(书法)

傅隆显墓誌(书法):【简介】: 全称《渔阳郡功曹二代君郡正解褐平北将军幽州冶中士垠雍奴路渔阳四县令傅隆显铭》。北齐武平二年(571)十一月刻。正书。九行,行四至七字不等。52×26cm。一九六三年北京怀柔韦里村出土。《..

徂徕山文殊般若经(书法)

徂徕山文殊般若经(书法):【简介】: 山东省泰安县境徂徕山映佛巖《文殊般若经》刻于北齐武平元年(570),正书。字大24×25cm,经文残泐,仅存十四行,行七字,共九十六字。《金石萃编》卷三十四、《山左金石誌》卷十均有着录。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