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梁泉□君残碑(书法)

河东梁泉□君残碑(书法):

【简介】:

隋开皇十三年(593)立。正书。二十行,行存十四至二十八字。

【赏析】:

楷书始于汉末,盛于魏晋南北朝,鼎盛于隋唐,在此残碑中,可见隋唐书风之一斑。

此碑结体平稳,疏密停匀,凝重端庄,抱合严谨,左倾右抬,敛张有致。用笔方遒,方圆并蓄,柔中带刚,内含筋骨,实爲一笔“好字”。“沦”、“实”二字颇近欧阳询《九成宫》意态。论结字势态,又有点近颜眞卿的《多宝塔》。

然不足之处是点画过于平和板滞,缺少生气,力求平整和单字外形大小统一,似有向后来历代书家痛恶疾首的“馆阁体”举步之势。残碑上半部不甚淸晰,下半部尤其“之”、“相”、“实”三字相承,“称”、“皇”、“隋”、“实”并列,字形外围大小均等,笔画横竪少变,仿如铅字一般,彼此间无节奏旋律之流畅默契,字字相互独立,冷酷无情,后来“馆阁体”形成之源头,可追溯于此,此乃学书者当戒。“馆阁体”后来发展爲老宋体,进而发展爲现在通用的“铅字”。诚然,“铅字”在实用领域,特别对中国现代文明的贡献是不可诋毁的,但是,“铅字”是一种美术字,它产生于统一模式中,特点爲平和、规矩、大小相近、上下齐平,个个淸晰端庄,这虽也是美,但这种“美”是彼此孤立的美,字与字之间的旋律、节奏内在联繫给抽掉了,故不能“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凖,起伏隐显,阴阳向背,皆有意态”,也就不能成爲“书法艺术”了。“美术字”和“书法”是有不同追求的,“书法”裏的字是在一定的“势”中“随势”产生出来的,如同人的肢体关节一般,反之则血脉不通。虞世南云:“故兵无常阵,字无常体矣。谓如水火,势多不定,故云字无常体也。”此碑追求字字平正、大小相近,上下齐平,字如算子,走的正是与“书法艺术”“分道扬镳而趋向”“馆阁体”、“铅字”的道路,作爲实用美术,这条路是可以走走的,而要立志于光扬书法艺术,这条路当然是走不通的。

为您推荐

桥绍墓誌(书法)

桥绍墓誌(书法):【简介】: 全称《隋故桥大夫墓誌铭》。隋开皇五年(585)十月刻。隷书。十五行,行十六字。35.5×35cm。一九二八年河南洛阳城东三里桥出土。曾归三原于氏。现藏陕西西安碑林,赵万里辑入《汉魏南北朝墓誌集释..

元仁宗墓誌(书法)

元仁宗墓誌(书法):【简介】: 全称《大隋东宫右亲衞元君墓誌》。隋开皇十年(590)十一月刻。正书。十一行,行十三字。28.4×28.4cm。陕西长安出土。淸道咸间石曾藏汉阳叶氏平安馆。赵万里辑入《汉魏南北朝墓誌集释》。 【..

马少敏墓誌并盖(书法)

马少敏墓誌并盖(书法):【简介】: 全称《齐故员外郞马君墓誌铭》。隋仁寿四年(604)正月刻。隷书。十七行,行十七字。46×45.5cm。盖阳文篆书“马君誌铭”二行四字。一九二五年河南洛阳城东出土。曾归三原于氏。现藏陕西西..

住圣窟造像记(书法)

善法寺舍利塔记(书法)

善法寺舍利塔记(书法):【简介】: 隋仁寿元年(601)刻。正书。计八十九字。尽见一剪裱本。 【赏析】: 隋唐时佛敎流行中国,衆多的舍利宝塔拔地而起,传世的塔铭墨搨累见不鲜。 隋《善法寺舍利塔记》刻于公元七世纪的最初一年..

章仇等造像记(书法)

章仇等造像记(书法):【简介】: 亦称《章仇禹生等造经像碑》。隋开皇九年(589)十二月刻。正书。十七行,行四十八字。石边有题名一行。189.8×89.9cm。阴刻《佛说金棺经》。黄易云:“碑碎爲二。初惟有下段,乾隆辛亥(1791)春..

樊敬贤樊子略等造像记(书法)

樊敬贤樊子略等造像记(书法):【简介】: 隋开皇五年(585)五月刻。正书。有界格。十行,行二十四字。题名一列二行。侧有题名五列,列十三至十七行。 【赏析】: 隋代楷书字体渐趋成熟,字形由扁变方,笔画也由倾斜而归于平正。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