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方碑(书法)

衡方碑(书法):

【简介】:

全称《汉故衞尉卿衡府君之碑》。东汉建宁元年(168)九月立。碑原在山东汶上县。现存山东泰安岱庙。隷书。2.75×1.08cm。碑阳二十三行,行三十六字;末行末有朱登题名二行,计十二字。碑阴漫漶甚,只存二列题名。额阳文隷书二行共九字“汉故卫卿衡府君之碑”。存世所见最早搨本爲明搨本,首行“方”字不损。有翻刻本。上海文明书局有影印本。《中国美术全集》书法篆刻编(1)收入。

【集评】:

淸翁方纲《两汉金石记》:“是碑书体宽绰而润,密处不甚留隙地,似开后来颜眞卿正书之渐。势在《景君铭》、《郑固》之间。”淸何绍基评此碑云:“方古中有倔强气。”淸方朔《枕经堂金石书画题跋》:“字体方正深朴,与《张迁碑》可以伯仲。”康有爲《广艺舟双楫》:“凝整则有《衡方》。”杨守敬《平碑记》:“此碑古健丰腴,北齐人书多从此出,当不在《华山碑》之下。”淸姚华《弗堂类稿》:“《景君》高古,惟势甚严整,不若《衡方》之变化于平正,从严整中出险峻。”

【赏析】:

衡方碑是汉代隷书鼎盛时期的作品。它的用笔虽然变化不太显着,但是特别讲究运笔的周到与扎实,讲究笔毫行进中的立点及其转换的角度。尤其在撇笔、鈎笔的处理上,无不力求笔笔送到,笔笔达意。所以形成了它笔画丰腴、浑厚的面貌。

衡方碑的结体方正、严整。它没有隷书中常见的左右开张的笔势,只求在字的内部,寻找空间对比的效果,因而结体显得凝重而又宽松。所以有人评其爲外紧内松的结体特点,是切中要点的。如“家”字,三撇一捺笔,紧紧排列,无一笔伸张出去,可谓密不透风,但在“豕”上“宀”下留有较大的空间,使人顿生疏能走马的感觉。再如“平”字,第二横笔作方笔,无波势,显得似乎拘紧了些。而中间两点,一左一右,却相去甚远,扩大了两横笔间的空隙範围,在字的内部,弥补了笔画节短而显得气促的弱点。

衡方碑与《张迁碑》皆属汉隷中古朴厚重一路。但二者又不完全相同,《张迁碑》拙味较盛,衡方碑茂腴之色则较浓。桓灵时期的碑刻,“一碑一奇,莫有同者”。可以说,不论哪一品,无不反映着汉代人的精神实质。衡方碑的朴茂与丰腴,对于汉代古朴、雄浑的时代特点的表现,更加鲜明强烈。这是我们在了解和学习衡方碑时,必须要领会的。

为您推荐

娄寿碑(书法)

娄寿碑(书法):【简介】: 全称《汉玄儒先生娄寿碑》。东汉熹平二年(174)正月立。石旧在湖北襄阳光化县,久佚。隷书。额篆书“玄儒娄先生碑”六字。传世可信搨本爲明华夏眞赏斋宋搨本,缺首数页,自“营以禄”起,有明丰道生及..

熹平残碑(书法)

熹平残碑(书法):【简介】: 东汉熹平二年(173)十一月立。淸乾隆五十八年(1793)爲黄易在曲阜东郊访得。残碑现在山东曲阜孔庙。据淸王昶《金石萃编》记:“碑高一尺四寸,广一尺三寸。”隷书。存八行,首行八字,二行十三字,三至..

郑固碑(书法)

郑固碑(书法):【简介】: 全称《汉郞中郑固碑》。东汉延熹元年(158)四月立。碑在山东济宁。宋时即已漫漶。隷书。十五行,行二十七字。淸初仅存上段二百五十四字。雍正六年(1728)李鵾得原碑下右角存二十四字。乾隆四十三年..

鲁峻碑(书法)

鲜于璜碑(书法)

鲜于璜碑(书法):【简介】: 全称《汉雁门太守鲜于璜碑》。东汉延熹八年(165)立。一九七二年在天津市武淸县高村出土。碑呈圭形,高242cm,宽81至83cm。隷书。碑阳十六行,行三十五字。碑阴十二行,行二十五字。共八百二十七字。..

孔宙碑(书法)

孔宙碑(书法):【简介】: 全称《汉泰山都尉孔宙碑》。东汉延熹七年(164)七月立。在山东曲阜孔庙。据淸王昶《金石萃编》记:“碑竪七尺三寸,广四尺。”隷书。碑阳十五行,行二十八字,额阳文篆书二行十字,“有汉泰山都尉孔君之碑..

北海相景君铭(书法)

北海相景君铭(书法):【简介】: 全称《汉故益州太守北海相景君铭》。也称《景君碑》。东汉汉安二年(143)八月立。碑原在山东济宁任城县,后移济宁县学。据淸王昶《金石萃编》记“碑高九尺、广三尺三寸。”隷书。碑阳十七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