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俗称《小三公山碑》。也称《无极山碑》。东汉光和四年(181)四月立。在河北元氏县。淸道光二十七年(1847)移置元氏文淸书院东厢。漫漶甚。据淸陆增祥《八琼室金石补正》记:碑“高五尺八寸,广三尺四寸”,“字径一寸二、三分。额高一尺七寸五分,广一尺四寸七分”,“字径四寸六分”。隷书。二十四行,行四十字。共残存三、四百字。额阳文隷书“三公之碑”四字;额左刻隷书“灵山君”三字,额右刻隷书“封龙君”三字。此额左右所刻六字,据陆增祥书记均爲“字径二寸五分”。
【集评】:
淸方朔《枕经堂金石书画题跋》:“字约一寸有余,如《白石神君碑》,而隷体端劲挺秀,可以爲法。不在同时《石经》之下,《白石》实所不及,殊可宝也。碑额‘三公之碑’四字,大径五寸,双鈎阳文,与《中岳泰室神道石阙铭》同。”杨守敬《平碑记》:“字已细瘦,笔意不复可寻,而劲健之气自在。”
【赏析】:
此碑在诸多汉碑中别有一种风韵。字体或长或方,或大或小,能顺其自然。以此观之,似是汉碑中“淳古”者,然细察其用笔,却分明是在追求一种横平竪直的书写效果,惟长横之波脚及磔笔之波脚颇有纵逸之势,似是移汉简飘逸之笔于碑石之上,因而又具一种“灵秀”之气。在此碑之前,碑刻书法,时见篆意,若此碑纯是隷法者实不多见。若论此碑书法,正是摒除篆法之后与严整碑刻隷法形成之前者,故观此一碑,依稀想见两种风範,眞是趣味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