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侯小子残碑(书法)

朝侯小子残碑(书法):

【简介】:

又名《小子残碑》,无年月。隷书。碑阳存十五行,行十五字;碑阴存十字。淸宣统三年(1911)在陕西长安出土。曾归建德周进。今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周进《居贞草堂汉晋石影》辑入。北京燕山出版社有影印本《汉朝侯小子碑》。《中国美术全集》书法篆刻编(1)收入。

【集评】:

近人秦文锦跋此碑云:“书体在《孔庙》、《史晨》之间,逊其浑厚,而劲利过之,亦妙刻也。”

【赏析】:

此碑以字体的韶美,笔法的劲健闻名,秦文锦评论它“书体在孔宙、史晨之间,逊其浑厚,而劲利过之,亦妙刻也!”道出了《小子残碑》的特点。

汉代诸碑中,《小子残碑》不算很走运,它介于秀丽、雄浑之间。讲秀丽有《曹全》、《史晨》之类,讲雄浑有《衡方》之类,《小子残碑》夹缝而行,其情形可想可知。兼具二面实际上兼得皆失,十足的中庸意味,其对《小子残碑》的评价不言而喩是很不利的。作爲艺术的书法讲究协调统一,固然不错,同时又不能没有个性,模稜两可,不偏不倚的状态,使《小子残碑》逃不脱它在汉碑群中灰不溜湫的地位。它折射出来的文化现象再一次道出:艺术要有自己的特色这一眞谛。

从比较角度出发,《小子残碑》书风的中庸看来是无疑了。但平心而论,中庸好像覆盖不了它的全部,潜藏在中庸外罩底下的《小子残碑》还有它自身的特点。比如碑的整体把握很好,严谨的作风让人着实佩服作者的实力,对结构、笔力的驾驭能力以及手心高度的默契,程式的流美亦表现得相当充分。再如具体的点画亦十分精到,且看它的横划,笔尖向左稍事整顿,即逆锋向右行驶,到末了微微向上一挑,这个动作出现了动人的波磔,碑那安详、平和的气氛随着笔势的展示应运而生,通篇的整体感亦赖此获得强化,一切无不透露出隷书进入东汉后期成熟的丰韵。

与同类碑刻相比,《小子残碑》属于内向型,书写上倾向于理性,它旣不像《曹全》活泼生动,充满了新意:也不像《衡方》朴实无华中体现内含,《小子残碑》的着力点,在小心翼翼,温文尔雅中展露平淡的本色。它的敦厚使它缺少爆发力。此外,笔画的厚度显得略微迟钝,不过把带着星星点点微瑕的《小子残碑》投置于爲数衆多的汉碑,它亦不爲蹩脚。正像开头引文说的那样“亦妙刻也”。

为您推荐

张迁碑(书法)

张迁碑(书法):【简介】: 全称《汉故穀城长蕩阴令张君表颂》,也称《张迁表》。东汉中平三年(186)二月立。碑原在山东东平县,现在山东泰安岱庙,隷书。270×115cm。碑阳十五行,行四十二字。碑阴三列,上二列十九行,下列三行。额..

建宁残碑(书法)

建宁残碑(书法):【简介】: 东汉建宁元年(168)九月刻。一九七六年在山西临猗县城关翟村出土。隷书。碑面67×43cm,厚28cm。碑文残存六行五十字。字迹淸晰,现藏运城地区博物馆。文物出版社《书法丛刊》第四辑缩印辑入。 【..

耿勋表(书法)

耿勋表(书法):【简介】: 全称《汉武都太守耿勋表》,也称《耿勋碑》。东汉熹平三年(174)四月刻。在甘肃成县天城山。据淸王昶《金石萃编》记:“碑高六尺六寸,广六尺二寸。”隷书。二十二行,行二十三字。额也爲隷书,刻石宋已..

衡方碑(书法)

张表造虎函刻石(书法)

张表造虎函刻石(书法):【简介】: 东汉光和六年(183)十二月二十一日刻。隷书。五行,计四十字。淸光緖三十四年(1908)山东东平出土。今藏山东济南图书馆。 【赏析】: 《虎函刻字》与《白石神君碑》同时代。灵帝在位,正是后..

韩仁铭(书法)

韩仁铭(书法):【简介】: 全称《汉循吏故闻熹长韩仁铭》。东汉熹平四年(175)十一月刻。碑原在河南荥阳。金正大五年(1228)爲荥阳令李辅之发现。淸康熙年间曾一度佚失。后又发现,移荥阳县署。一九二五年迁置荥阳第六中学内..

熹平石经残字(书法)

熹平石经残字(书法):【简介】: 传爲蔡邕书。东汉熹平四年(175)刻,爲官方校正《五经》文字刻石。建于洛阳太学。有《书》、《诗》、《仪礼》、《公羊传》、《论语》。共四十八石。几经兵火徙乱,蕩佚无存。后自宋代偶有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