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也称《蕩寇将军李苞题名》、《蕩寇将军李苞开阁道碑》。三国魏景元四年(263)十二月刻。摩崖书。石在陕西褒城石门南崖,久佚。据淸王昶《金石萃编》记:“摩崖高五尺九寸,广五尺六寸。”隷书。三行,一、三行十四字;二行十字。前有晋潘宇伯等题名一行二十字。有翻刻本。邹景叔《广仓古石录》辑入。《中国美术全集》书法篆刻编(二)收入淸初搨本。
【集评】:
梁啓超《碑帖跋》:“隷书带楷行笔法,且含草意。此汉晋蜕嬗之迹也。”
【赏析】:
我们的先人历来崇尙无可无不可的境界,好临阵决机,以不变应万变。伴随这种思想而至的是神秘、模糊的到来—这是一个亦惧亦喜的现象,因爲有得必失,很难断定“模糊”、“朦胧”在精神世界的渗入,是好还是坏。同属精神範畴的审美领域也不是伊甸园,它理所当然地要受到这种思想的影响并具体表现出来。不管它是有意介入还是无意介入,其意义都是很眞切的。它的特点在于腾出大段空白,留余地于欣赏者,让其参与进来,共同完成这一审美创作过程。像即将要欣赏的《阁道题字》,其最初并不带审美意味,但其最后暴露出来的趣味恰好与某种审美情趣重合。其朦朦胧胧透露出来的,与审美情趣相接壤的神秘感,冥冥中或许就反映先人们历来崇尙的思想意识,就让我们顺着这个思路来领略《阁道题字》吧。
产生于隷书式微时期的《阁道题字》,字面上无多大惊人之处。像它这类书风,在它之前,早出现过。无论形式、规模,《阁道题字》都无法同它们相比拟。採用传统方式面面俱到解析一通,什么“字爲省笔或虽爲隷书,但笔划浑圆保留了一些篆书的笔意”、“结体内敛、转折婉通,显得古拙敦朴”等,虽然中肯切意,却没能揭示它蕴藏在深层的眞正涵义。与它丰富的内涵比较,它的外部形体结构显然是微不足道的。应该说它内涵所包容的,趋向二极—旣含混,又淸晰的审美意味才是它的特色。《阁道题字》一方面像个久经沧桑的年迈老者,步履蹒跚,而它呈示的另一头,则像一个儿童的形象,活泼、健壮、好动。同样的不平衡却各有原委,而它们的本质又同出于非人工的做作,故《阁道题字》读来自然、眞实。这种介于似与非旣淸晰又模糊的境界,给人以广阔的驰骋天地。通过意象暗示,唤起欣赏者潜意识的觉醒,来完成整个审美过程。以此来看溢于《阁道题字》那不可捉摸的气氛,赏在要比它古拙的线条,奇憨的结体高明精彩得多。看到这裏自然会联想起那个讲究风度,老庄思想盛行的年代,每一个现象的出现,总与它的环境有关。
毋容讳言,刻石的技巧不那么出色。刊刻相当草率,记事性的纪录亦乏风雅的趣味,可优秀的气质却成全了它与衆不同的美学价値。
一块平常又不平常的刻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