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群帖(书法)

鹅群帖(书法):

【简介】:

东晋·王献之书。传爲宋临本。纸本,行书,尸牍一则。凡八行,共五十字。此图版爲罗振玉旧藏。《宣和书谱》、《山谷题跋》、《东观余论》、《淳化秘阁法帖考正》等着录。刻入《淳化阁帖》。刊于日本《书道全集》(四)。

【赏析】:

就点划如挺竪、蟹爪鈎和字势峻傲、重心摇撼向下的行气等特徵,一眼就可看出此帖大合于米芾家法,但却载在王献之名下,孰是孰非用不着深究;其实如后人临《兰亭序》亦每言王羲之书,大槪因底本出自其人其手吧。

若就欣赏而言,不妨取中立立场,旣看作王字亦视爲米字:非王非米—从而取得两个参照値。

从王献之的《鸭头丸帖》和传爲米临的《中秋帖》等看,其所谓超越乃父自变家法处,更多地是反映在书写节奏上的加快,字与字的空间在瞬时融爲一体或相互咬挫,笔划连绵流注不可遏止,所谓“一笔草”是也;但由于快迅,线条在空间构筑上就来不及加以变化,呈相对单一状,气息始终是呈流线型冲贯,缺乏一种由线条多向冲突而显示的涩势与力感。

再看此帖则不然,线条轻重、字之大小皆悬殊多变,以及纵敛交互的字态,使形、章立刻充满了不仅有纵向的穿杀力,更有横向甚至整体构成的开拓张力,尤其是细线的切割与枯笔的弹擦所形成的空间意象,使无形的空气爲之颤抖,爲之嘶呼。果然王献之原迹如此,大槪又会来一场“鹅群论辩”罢。

那么,我们再从米芾的立场看,他临古乱眞的水平后人莫不钦服,即如此帖之“尝”字,与《鸭头丸》帖中同字,几毫釐不爽,其于王字细节的把握可谓敏细之致(其实米字得力于献之最多,奇怪的是他自己几乎没有提及他这位眞正的老师,大槪因爲他在小王名下以假充眞之作亦多,其诡秘可见一斑)。但终究主体性情各异,所临又无不打上米芾的烙印,前文已有言指;再比照一下米芾其他大多数书作(个别手札除外),如此帖中的大开大合的结构、数字一笔的挥运节奏,几乎凤毛麟角。我们又不得不爲之没有很好地把凭藉王书所发挥出的这些形式的内涵在他的创作中进一步地发挥而迷惑、惋惜。

由此我不得不进一步思考临帖的目的与要旨,愈觉所谓继承创新之不易、审美主、客体之间的精神沟通的难度;不是自称“聚字成家”的米老也未得完全旣能食古又能消化吸收吗(要么他只是爲了以假充眞)?再者,能食古、能消化,又是否全能吸收?有必要全吸收?

为您推荐

广武将军碑(书法)

广武将军碑(书法):【简介】: 亦称《广武将军□产碑并阴侧》、《立界山祠碑并阴侧》、《张产碑》。前秦建元四年(东晋废帝太和三年、公元368)十月立。石旧在陕西白水县史官村仓颉庙,约乾隆初佚,一九二〇年折庙前影壁时复..

此事帖(书法)

此事帖(书法):【简介】: 传晋王羲之书,唐摹麻笺本。草书。凡三行,二十字。《淸河书画舫》、容庚《二王墨迹见传考》着录。《郁冈斋帖》等摹刻。刊于日本《书道全集》(四)。 【集评】: 明张丑《淸河书画舫》:“《此事帖》三..

大道帖(书法)

大道帖(书法):【简介】: 东晋·王羲之书。摹本。硬黄纸。行书。凡二行,共十字。27.7×7.9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刊于台湾《故宫历代法书全集》(一)。【集评】: 元赵孟頫跋:“梁武帝评书至右军,谓‘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此帖..

送梨帖(书法)

邓太尉祠碑(书法)

邓太尉祠碑(书法):【简介】: 全称《冯翊护军郑能进修邓太尉祠铭》。亦称《魏故太尉邓艾祠碑》、《邓艾祠碑》、《郑宏道修邓太尉祠记》。前秦建元三年(367)六月立。石在陕西蒲城东北四十里阿村。据淸陆增祥《八琼室金石..

疖肿帖(书法)

疖肿帖(书法):【简介】: 东晋·王荟书。唐摹纸本。行草书四行,存二十三字,有四字不辨。收入《万岁通天帖》。辽宁省博物馆藏。刊入日本《书道全集》(二十六)。【赏析】: 《疖肿帖》是王荟留下的仅有的便笺遗墨,爲唐人鈎摹..

吴书孙权传残卷(书法)

吴书孙权传残卷(书法):【简介】: 晋·写本《三国志·吴书》残卷。一九六五年于吐鲁蕃英沙故城出土。纸本。23×72.6cm。四十行,五百七十余字,现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文物》一九七二年第八期刊载。 【赏析】: 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