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府君墓誌(书法)

孟府君墓誌(书法):

【简介】:

东晋太元元年(376)刻。砖质,三行,行八字、十二字不等,共二十九字。一九七六年在安徽马鞍山市晋墓中发现,同一誌文的墓誌共有五块,风格各异。

【赏析】:

这组墓誌横无列,行间空隙较大,字大小参差,欹侧多姿,节奏感强,结体与布势较随意,失之“常态”,似醉汉穿巷过市,有幽默的谐趣,从中颇能感受到晋人重情尙韵、得意忘形的心性及求美求异的独特思维。

a誌是最富有表现意识和感情色彩的墓誌。第一行较拘谨,二行、三行纵逸放达,最见性情。“郡”字比邻近的“昌”、“安”、“丘”等字大一至二倍,而其后的“安”不仅字小,且长横书写得很斜,尤爲醒目,字的大小、动静、斜正形成尖锐对比,形动情生、焕发生机。“县”、“始”等字的结构奇异,“县”字尤有个性之美,用方点槪括“幺”。“兴”字平正端朴,而其后的“相”的“木”旁却被夸张变形,“丑”到极处,有意无意中显露出一颗“童心”。第三行的字似有几分“醉意”、“散”字写得很大,左边“身子”(“”)倾倒,有趣的是“昔”的下部“月”的一短横出人意外地伸出去,大槪想伸出“腿”去撑住“身子”不倒。“骑”字体呈圆形,左右两部分旣矛盾又协和,字外情多。“常”字下部“巾”的折弯,端部像舒展的手臂,甩出长袖;“墓”的一捺也尤爲夸张,向右边延伸很长一段,这些字变形到失度、失态的地步,而整体观之却纵逸不拘,得之自然,颇能使人想象晋人放浪于形骸之外的逸态,其间自有一种内质中藏的朴拙之美。

a、b、c三块墓誌,结字方整,风格相近,气息一致,运笔燮化多端,是典型的晋代“隷楷体”。値得一提的是,这三块墓誌的风格与南京出土的东晋《王兴之夫妇墓誌》、《王闽之墓誌》、《王丹虎墓誌》、《刘剋墓誌》及云南的《爨宝子碑》极爲相近,“散骑常侍”、“年”、“兴”等字与上述王氏诸墓誌同体,只是王氏墓誌镌刻过于认眞,改变书意多显刀斧迹,而《孟府君墓誌》书刻随意自然,更见笔情墨意,因而具有更高层次的审美价値。b碑的“郡”、“散”、“府”、“孟”、“晋”、“君”等字与《爨宝子碑》的韵味相同:“兴”、“丘”、“墓”等字与《嵩高灵庙碑》的意趣相似。

d、e两石与前三块石的风格有所不同,隷楷意态中揉进篆的曲柔之笔意,而且书味很浓。结字内敛,大小匀称,体呈圆势,用笔圆转,布势疏朗,漾溢着一股“丰神疏逸,姿致萧朗”的气息。d石也一样,而“兴”、“县”等字将篆隷楷三体融爲一体,尤见新意,“兴”的金石味很浓;“年”却端庄秀媚,楷意十足。

这五块墓誌,如同一人所书,尽管誌文一样,每石的章法和结字各异,同一个字在不同墓誌中写法各不相同,各尽其态,奇姿百出。这在《爨宝子碑》中也有类似的情况,这是晋人书法的一个重要特徵,这几块墓誌的发现,再次爲晋代的“隷楷体”提供了新的佐证,其意义是不能低估的。从技法的角度看,书者完全能将字写得端庄秀美,之所以不这样,追求质朴稚拙之美,体现了晋人的审美观,这种拙是熟后的“生”,是大巧之拙,是质朴的人格气质的外化,最富有艺术表现性和感情,因而闪动着中国艺术的精神。当然,不从艺术个性的角度,用唐法作品评的参照标凖来评这些墓誌,可能会被斥爲“丑怪”的。

为您推荐

神龙本兰亭(书法)

神龙本兰亭(书法):【简介】: 传爲唐冯承素双鈎廓塡本。纸本。行书。凡二十八行。24.5×69.9cm。故宫博物院藏。此卷原题爲“唐模兰亭”,因卷上有唐中宗神龙年号小印,故称“神龙本”。元郭天钖跋曰:“此定是唐太宗朝供奉搨..

大道帖(书法)

大道帖(书法):【简介】: 东晋·王羲之书。摹本。硬黄纸。行书。凡二行,共十字。27.7×7.9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刊于台湾《故宫历代法书全集》(一)。【集评】: 元赵孟頫跋:“梁武帝评书至右军,谓‘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此帖..

送梨帖(书法)

送梨帖(书法):【简介】: 东晋·王献之书。唐摹本,纸本,草书。凡二行十一字曰:“今送梨三百,晚雪,殊不能佳。”《三希堂法帖》有摹刻。然与此墨迹本大异。上海博物馆藏。《书史》、《宣和书谱》、《淸河书画舫》、《珊瑚网》..

邓太尉祠碑(书法)

晋人写经(书法)

晋人写经(书法):【简介】: 晋·佚名。25.4×37.2cm,共三段。由大小残佛经八段装成,均乌丝栏楷书。出土于吐鲁番,陈秋白得于新疆,其侄陈壬林售让,一九六四年中国历史博物馆购于庆云堂。刊于《书法丛刊》(二)。 【赏析】: 随着..

疖肿帖(书法)

疖肿帖(书法):【简介】: 东晋·王荟书。唐摹纸本。行草书四行,存二十三字,有四字不辨。收入《万岁通天帖》。辽宁省博物馆藏。刊入日本《书道全集》(二十六)。【赏析】: 《疖肿帖》是王荟留下的仅有的便笺遗墨,爲唐人鈎摹..

吴书孙权传残卷(书法)

吴书孙权传残卷(书法):【简介】: 晋·写本《三国志·吴书》残卷。一九六五年于吐鲁蕃英沙故城出土。纸本。23×72.6cm。四十行,五百七十余字,现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文物》一九七二年第八期刊载。 【赏析】: 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