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巡行登会稽山而立。小篆。传爲李斯书。石久佚。元至正元年(1341),申屠以摹本重刻于浙江绍兴学宫。淸康熙时爲人磨灭。乾隆五十五年(1790)钱梅溪重刻之。中华书局有影印本。
【赏析】:
秦统一之后,以新整理规範出来的小篆做爲通行全国的正规字体。爲了彰示秦始皇的功绩,体现书同文字的精神,始皇东巡所到之处,都有刻石题字,相传这些刻石都是李斯所书,字体是标凖的小篆。
《会稽刻石》是秦刻石之一,原石久佚,也没有原石搨本,今所见只有摹刻本。小篆字体发展到唐宋,已经演化成线条纯凈匀细的“玉筯篆”,所以,摹本只有秦刻石的字形结构,书法风格却大不相同了。我们看《泰山刻石》搨本和观摹原石残字,感觉到的是雄浑凝重、笔力坚实的意趣,似乎表现出秦人那种统一六国之后的雄放强悍和踌躇满志。《会稽刻石》摹本淸劲圆畅,法度谨严,虽然精妙绝伦,却无秦人的恢宏气度。欣赏这种改造过的摹本,应该从摹写者的时代出发,与原有的近似资料(如《泰山刻石》)相比较,才不致于发生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