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子侯刻石(书法)

莱子侯刻石(书法):

【简介】:

又名《莱子侯封田刻石》、《天凤刻石》、《莱子侯赡族戒石》等。新莽天凤三年(16)二月刻。石原在山东邹县卧虎山下,淸乾隆五十七年,爲王仲磊最早发现。嘉庆二十二年(1817)移置邹县孟庙。现仍存邹县孟庙。据淸陆增祥《八琼室金石补正》记:“去边纹,高汉尺一尺五寸三分,广二尺二寸七分。”隷书。七行,行五字,共三十五字。右侧刻颜逢甲等题记三行。有翻刻本。文物出版社《书法丛刊》第九辑收入;上海书画出版社《篆隷》(下)也收入。《中国美术全集》书法篆刻编(1)收入。

【集评】:

淸方朔《枕经堂金石书画题跋》:“以篆爲隷,结构简劲,意味古雅”,“虽不能如孔庙五凤二年刻石之高超浑古,要亦遥相辉映。爲西汉隷书之佳品。”杨守敬《平碑记》:“是刻苍劲简质,汉隷之存者爲最古,亦爲最高。”徐树钧《宝鸭斋题跋》:“隷法高古篆意犹存,与汉开通褒斜碑笔意相似”。

【赏析】:

此石古拙奇瑰,天眞罄露,笔力劲健,气势开张。其用笔浑凝简直,痛快率眞,点画丰筋力满,趣味横生,并熔篆籀之古意写隷,提按变化微妙尤出新奇。结字中宫舒宕,字体偏扁,力往四周扩张,翻折多姿,松而不散,布白匀中多变,疏密有致。整体书风颇近《石门颂》飘逸飞动,然更显拙稚多趣,看似十分随便,实则抱合严谨;又如《封龙山》气魄恢宏,然更见老辣骨健。稚趣和老辣的用笔融洽得天衣无缝是此石特色。

此书刻在行间,以粗犷纵线匆促下刀,密切了行间意态,四周并以短排密线相续当边,旣加强了整幅的装饰效果,又不失率眞天趣,且通篇一气呵成,浑然一体,气足意密。与浩瀚多姿的汉朝其他碑刻相比,这也是一件十分精彩的动人力作。古往以来,许多佳作因名气不响,常常被人遗忘或忽视,此石便是其一。实在论艺术格调、内蕴意趣,决不下于某些汉隷名碑。

更有意义的是,此石出自新莽天凤三年,即西汉末期。衆所周知,西汉遗传书迹甚少,通过此石,使我们对西汉书风可略窥一二。

为您推荐

大通木简(书法)

大通木简(书法):【简介】: 一九七八年夏季,靑海省文物工作队在靑海省大通县上孙家寨发掘的一一五号西汉晚期墓中发现了一批珍贵木简。木简绝大部分残断,腐朽严重且已零乱,很多已经变形,经过整理、缀合、复原,完整的简长25×1..

始建国木牍(书法)

始建国木牍(书法):【简介】: 一九七二年至一九七四年,居延考古队在额济纳河东破城子、肩水金关、甲渠塞第四等地进行试掘,所获简牍计二万余枚。“始建国三年(11)出入关文书”出于肩水金关。“出入关文书”尤如今之通行证..

开通褒斜道刻石(书法)

开通褒斜道刻石(书法):【简介】: 全称《汉鄐君开通褒斜道刻石》,俗称《大开通》。摩崖书。东汉永平六年(63)刻。石在陕西褒城(今勉县)北石门溪谷道中。爲现存东汉摩崖刻石中之最早者。宋绍熙末(1194),石刻爲南郑令临淄晏..

鲁北陛石题字(书法)

永始二年乘舆鼎铭(书法)

永始二年乘舆鼎铭(书法):【简介】: 永始二年(公元前15)。此搨片爲原尺寸,铭文约五十字。日本《书道全集》(2)刊入。 【赏析】: 《乘舆鼎》的铭文是古隷书在西汉铜器上的使用。但是这种笔画平整,无波磔的古隷书和成熟的汉..

敦煌酥油土汉简(书法)

敦煌酥油土汉简(书法):【简介】: 西汉昭帝至王莽时期。包括有汉隷、章草二体。出土七十六枚,多爲当地所产之胡杨、红柳木简。该简虽多数残断,且字迹漫漶不淸,然却包含有诏书、律令、檄书、屯戍簿册、字书、兵书等内容。一..

五凤刻石(书法)

五凤刻石(书法):【简介】: 也称《鲁孝王刻石》。宣帝五凤二年(公元前56)六月四日刻。金明昌二年(1191)重修曲阜孔庙时出土。今仍在曲阜孔庙。据淸王昶《金石萃编》记“石高一尺五寸,广二尺三寸。”隷书。三行,共十三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