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全称《司隷校尉楗爲杨君颂》。也称《杨孟文颂》。东汉建和二年(148)十一月刻。摩崖隷书。二十二行,行三十、三十一字不等。王升撰文。在陕西褒城县东北褒斜谷石门崖壁。据淸王昶《金石萃编》记:“石高九尺九寸,广七尺七寸”。额隷书“司隷校尉楗爲杨君颂”九字。有翻刻本。上海书画出版社、北京文物出版社均有影印本。台湾大衆书局有影印本《旧搨石门颂》。
【集评】:
淸方朔《枕经堂金石书画题跋》:“字大如《孔庙》、《泰山》、《都尉》、《孔宙》碑铭,而纵横劲拔过之。”祖翼跋此碑云:“三百年来司汉碑者不知凡几,竟无人学《石门颂》者,盖其雄厚奔放之气,胆怯者不敢学,力弱者不能学也。”康有爲《广艺舟双楫》中称其“高浑”,“劲挺有姿,与《开通褒斜道》疏密不齐,皆具深趣。”淸杨守敬《平碑记》:“其行笔眞如野鹤閑鸥,飘飘欲仙,六朝疏秀一派皆从此出。”
【赏析】:
此碑极爲世人所推崇,或言其“疏秀”,疏谓宽松,秀爲灵秀,是乃宽松与灵秀集于一身。或言其“高浑”,高谓高古,浑谓苍茫,是乃高古与苍茫融于一体。这些,的确道出了《石门颂》的特徵。槪括来说,此碑给人的美感,多是建立在这种具有对立意义的槪念上。西汉书迹,多见于简牍帛书,其长处在灵活自如,没有雕琢排比的痕迹。不过若求全责备的话,却大多书写率意,缺乏碑刻文字那种特有的肃穆、雄强的气势。而《石门颂》正可介于“简”与“碑”两大体系之间。其表现在用笔上,可谓来去无迹,看不出行笔超迄的矜持或做作。表现在结体上,则一任疏密大小,自然安置,无不妥贴。有些字係完全採用汉简的写法,如特长的垂笔及化方折爲圆转等等,这些所谓“草率”的地方,正是《石门颂》精神所在。又,《石门颂》乃摩崖刻石,与褒斜谷风光相映衬,更觉字字具飞动之势。远离森严整肃的庙堂,代之以疏朗野逸的山林情趣,在汉隷刻石中是难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