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锡钧 :
江苏松江(今属上海)人。7岁丧母,寄居外祖父家。年12,以第一名考入府中学堂。成绩优秀,毕业后被保送入京师大学堂。以作文优异,受到教授林纾激赏。该校提调商衍瀛亦爱其才,特许其免交膳学等费用。辛亥革命起,京师大学堂停办,辍学南归。在沪遇中国同盟会会员陈陶遗,介绍入《太平洋报》任编辑,得结交叶楚伧、柳亚子等,加入南社。与同社朱玺(号鸳雏)并称“二雏”,益以闻宥(号野鹤),称“云中三杰”。后历任《民国日报》文艺部编辑,上海进步书局编辑,以及《申报·自由谈》《七襄》《春声》等报刊编辑。其后入政坛,亦曾在多所学校担任教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度为松江县副县长,并任上海文史馆馆员、苏南区人民代表。1954年以胃病误诊为癌,被妄施手术而卒。文学、艺术、学术研究皆所擅长。有传奇《沈家园》《红薇记》《菊影记》《山人扇》和《博浪椎》,末一种未见传本。
姚锡钧的传奇创作,或取材于当时文人墨客的风流韵事,或取材于古代著名人物的爱情故事,在题材处理上有一共同特点,即主要关注故事情节中反映的名士文采风流,生活情趣,表现出比较明显的以娱乐趣味为主导的创作倾向,忽视当时的政治文化环境和社会现实内容。在这样的创作思想指导下,其传奇创作在艺术上也相当注意趣味性,对传统戏曲体制也有所突破。这与姚锡钧在小说创作上属鸳鸯蝴蝶派作家有关,也与当时文学、戏曲创作风气紧密相关。有的剧作也表现出明显的历史兴亡与世道沧桑之感,或表现当时重要的政治事件,反映了姚锡钧戏曲创作另一方面的特点和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