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正音谱 : 一名《北雅》。曲谱兼戏曲论著。明朱权著。二卷。卷首自序作于洪武三十一年(1398)。全书标目为八,一至七是关于戏曲、散曲的理论和史料:论列了乐府体制、流派十五种及对式名目九种,品评了元代、明初九十八位曲家的艺术风格,按题材内容分杂剧为十二科,著录了元代及明初八十一位作家及无名氏所作杂剧剧目五百六十八本,记录了当代善歌之士三十六人之姓名籍贯,有的还写了小传,袭用并有所补充地发挥了元人芝庵《唱论》的戏曲音乐理论。凡此皆提供了丰富而珍贵的戏曲史料,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如其著录的元曲家就有七十人不见于《录鬼簿》,明初作家比《录鬼簿续编》亦多四人,杂剧作品亦有四十多本不见于两书的。其品评“群英乐府格势”的四字评语,有的虽不免空泛,但“曲话唯此最先”(李调元《雨村曲话》)。明清脉望馆、也是园整理元代明初杂剧时,定作者与剧次,“皆一遵《太和正音谱》”。目录之八是北曲曲谱,按北曲十二宫调分类,共收三百三十五支曲牌,选配元代明初作品为范例,分别列出句格谱式、详注四声平仄,标明正字衬字,成为填制北曲之规范,是现存最早的北曲曲谱。明王骥德《曲律》自序将此书与《中原音韵》誉为“北士恃为指南,北词禀为令甲”。后代各种曲谱之北曲部分,无不从中取材借鉴。但作者视戏曲仅为“雍熙之治”、“以饰太平”以及对“倡夫不入群英”之鄙视,则是其贵族之偏见。今存汪氏艺芸书舍、沈氏鸣野山房两种影写洪武间刻本、万历间《啸余谱》刻本、崇祯间黛玉轩刻本、《录鬼簿(外四种)》本(据涵芬楼秘笈本重印)及《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三)所收本,此外《元曲选》、《重校说郛》、《古今图书集成》、《学海类编》、《新曲苑》、《古典戏曲声乐论著丛编》等书都程度不同地收有是书部分内容。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