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

    茅盾 :

生于浙江桐乡乌镇,卒于北京。父亲沈永锡是清末秀才,属于具有开明思想的维新派人物。母亲陈爱珠是一位通文理、有远见而性格坚强的妇女。茅盾10岁丧父,童年时代由母亲教授了一些文学、历史和地理知识。5岁入家塾、私塾,8岁入立志小学,12岁入乌镇公立高等小学校读书。学习国文、算术和修身等课程之余,阅读了《西游记》等古典小说。1909年考入湖州中学,1911年转入嘉兴中学,后转入杭州私立安定中学。中学时代的生活固然给茅盾以古典文学滋养,但他感到整个的学习空气是沉闷的。他把业余时间都消磨在看小说上。古典小说启迪了他的文思,同时也在其作文格调上显露出印迹。

青年时代的茅盾

1913年,茅盾考入北京大学预科。预科毕业后,由于家庭经济窘迫,1916年8月到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9~12月与人合作完成了第一部译著《衣食住》,从此,不断有译作或论文发表。1918年与孔德沚结婚。1920年初,在五四文学革命深入开展的背景下,茅盾开始主持大型文学刊物《小说月报·小说新潮》专栏的编务工作。10月参加上海共产主义小组。11月接编并全面革新了《小说月报》。1921年1月,与郑振铎、叶绍钧(叶圣陶)、王统照、许地山等12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茅盾主要从事文学理论探讨、文学批评和外国文学翻译工作。与此同时,他积极参加社会革命活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他成为最早一批党员。这时期,他还先后在中共所办的平民女校及上海大学任教。1925年底,出席了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后留广州工作,在毛泽东任代理部长的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做秘书。1926年底赴武汉,任国民政府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教官。1927年春出任汉口《民国日报》主编。汪精卫公开反共后,茅盾撤离武汉,到庐山牯岭,后回上海隐居起来,开始以“茅盾”为笔名从事小说创作。

1927年9月起,他的小说《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在叶绍钧主编的《小说月报》连载。1928年7月,茅盾离沪赴日。在日本期间写有长篇小说《虹》、短篇小说集《野蔷薇》及一些文学研究、文学批评论著、散文诗作。1930年4月回到上海。不久,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并一度担任执行书记。1934年9月,协助鲁迅创办《译文》杂志。1927~1937年是茅盾小说创作成熟和丰收的阶段,完成了长篇小说《子夜》、中篇小说《路》《三人行》、短篇小说《林家铺子》《春蚕》《秋收》《残冬》等。还有许多杂文、翻译作品及文艺论著。

茅盾《清明前后》毛笔手书原稿(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主编《呐喊》(后改名《烽火》)。1938年3月,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茅盾当选为理事。之后,又分别主编和编辑了《文艺阵地》及香港《立报》副刊《言林》,创作了长篇小说《第一阶段的故事》(原名《你往哪里跑?》)。1939年抵新疆,在新疆学院任教。1940年离开新疆到达延安,曾在鲁迅艺术文学院等处讲学。10月到重庆,任文化工作委员会常委。1941年到香港,任《大众生活》周刊编委,并在周刊连载了日记体长篇小说《腐蚀》。9月,主编《笔谈》半月刊。12月到桂林,在这里写下了长篇小说《霜叶红似二月花》《劫后拾遗》等。1942年底再赴重庆,在这里创作了长篇小说《走上岗位》和剧本《清明前后》。1946年5月到上海,主编《文联》杂志。参加了针对国民政府的反迫害、求民主活动。当年底离沪赴苏联访问。1947年4月回沪,岁末再赴香港。1948年,参与编辑《小说》月刊,主编《文汇报·文艺周刊》,并在周刊连载长篇小说《锻炼》。

1949年2月,茅盾应中国共产党邀请赴北平,参加新政协的筹备工作。7月,出席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并在会上作《在反动派压迫下斗争和发展的革命文艺》的报告。当选全国文联副主席及中国文学工作者协会(即后来的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长、《人民文学》主编、第四至五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等职。1949年以后,茅盾虽中止了小说创作,但仍写了大量文艺批评或文学研究著作,撰写了回忆录《我走过的道路》。晚年以个人积蓄设立文学奖金(后定名为茅盾文学奖),奖励优秀的长篇小说创作。

为您推荐

杨修

杨修 : 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人。杨震玄孙,杨彪子。从高祖杨震至父杨彪,四世太尉。杨修聪俊好学。献帝建安中举孝廉,任郎中。后为丞相曹操主簿,总揽内外。凡有举动,杨修多能揣摩如意。建安十三年(208),随军南征..

吴承恩

吴承恩 : 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淮安)人。《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于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补贡生,嘉靖四十五年任浙江长兴县丞,隆庆元年(1567)蒙冤下狱(蔡铁鹰《吴承恩年谱》)。狱案结束后,曾受聘为荆王府纪善。..

《陈毅诗词选集》

《陈毅诗词选集》 : 陈毅自幼爱好文学。青年时代曾从事诗歌与小说创作,是文学研究会的早期会员。1925年以后,他主要从事革命工作,但在战斗间隙和政务之余创作了很多旧体诗以及少量新诗。由于在战争环境..

老舍

《京华烟云》

《京华烟云》 : 作者林语堂。小说是作者于1938年8月至1939年8月,旅居巴黎期间以英文写就的,1939年由美国纽约庄台公司出版,引起西方读者和媒体的广泛关注。1939年林语堂曾于美国致信郁达夫,请其代为译成..

巴金

巴金 : 生于成都,卒于上海。曾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位于上海武康路的巴金故居 ..

《金锁记》

《金锁记》 : 连载于1943年11月、12月上海《杂志》第12卷2~3期,1944年收于小说集《传奇》,是张爱玲的代表作。作者曾将这个故事用中英文多次改写,包括用英文改写的Pink Tears(《粉泪》,未发表),用英文继续改..